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公司首届感动矿区十大人物风采

发布时间:2012-05-16 08:09:01

黄陵矿业公司首届感动矿区十大人物风采

 

 

他有一颗诚实的心
 ——记诚实守信模范叶仓良
 
 
    叶仓良,男,陕西丹凤人,1977年5月出生,2005年被公司招为协议工来矿区工作,2009年因为表现优秀,经培训后转为全民之合同工。现为综采一队检修班电气设备岗检修工。2011年荣获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11月被评为五星级员工。
    俗话说;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诚信就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职工叶仓良是一位来自陕南农村小伙,在众多的工友中或许他并不出众,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一名职工。在生活中他时刻秉持一颗朴实、善良的心,用他的淳朴和诚信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追求上进,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无怨无悔。他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他常说,无论什么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昧着良心做,要用自己的双手获取属于自己的财富。
    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是高危行业,在工作中,叶仓良始终提醒自己要以安全诚信为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心里时刻装着安全,因为他知道只有安全才是最大的诚信,在他看来,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需,远离事故是诚信,遵章守纪是诚信,排查隐患是诚信,杜绝“三违”是诚信,爱岗敬业、文明生产都是诚信,不按规章制度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坐皮带、睡大觉是失信于自己,冒险蛮干、违章作业是失信于他人,偷盗电缆,损毁设备是失信于企业,不防范事故,不珍爱生命是失信于家庭,失信于社会。
    2010年5月份的一天,他领着孩子上街,在一棵大树旁边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装有一张身份证、一张驾驶证,还有几千块钱,他第一反应想到,此时的失主肯定是心急如焚,肯定在四处寻找。于是就在原地等失主来找。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失主的身影,这时,孩子也有些不耐烦了,哭闹着要回家。但是,他却没有顾及孩子,又坚持等了两个小时,但失主还是没有出现。眼看就要黑了,怎么办?失主丢了这些东西一定很着急。他想到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下,让失主找自己。于是他到附近的打印部打印了几分“失物认领启事”贴在捡到钱包附近的醒目处,这才带着孩子回家。
    第二天,他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说是自己丢了钱包想前来认领,并把钱包里的东西说的十分清楚。见面后,叶仓良,有通过和身份证、驾驶证证件照对比,确定是失主后,将其还给了他。失主连声说谢谢,并要把现金给他作为酬谢,而叶仓良当即拒绝,他说,物归原主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坚决不能收取你的钱。之后,叶仓良与失主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他的“拾金不昧换友谊”被矿上传为一段佳话。
    叶仓良家在丹凤县的山区里,离县城有六十多公里路程,2010年9月份,叶仓良休假回家省亲,但就在收假的前一天,陕南持续强降雨,致使体滑坡,道路中断,他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知道最近队上的任务很紧,每个人分配的任务都很重。但是现在大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大路已经被冲毁,车辆不通,遇到了这种情况,着实让自己很为难,家里人都劝说他给单位说明情况,等雨停后,路上好走一些再回单位。此时叶仓良想到他离开矿区时给区队领导许下的“三天后一定能赶回来”的承诺。他果断的说,自己已经答应了领导,做人要讲诚信,而且最近队上任务重、人员拉不开,我必须回去。当时他不顾村里人的劝说,找了一个农用面包车,带上了铁锨和铁锹便匆匆县城赶,大路上有几座桥已被洪水冲毁肯定是走不成,于是他决定通过小路绕行,一路上他们的车好几次陷入泥潭,遇到路旁垮塌的山石,他们边走边清除障碍,绕行了两三个小时后,又遇到路面下沉,车过不去,于是他背上行李徒步往县城走,步行两个多小时到了县上的车站。几波周折叶仓良最终按时回到了单位,经过一晚上休息调整,第二天就上班了。
    诚实守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实守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当捡到钱包时,他没有选择私自占有,而是淳朴的为他人着想,贴出了招领启事将钱包交还失主;当面对交通中断客观困难时,他没有选择给领导打电话说明由于强降雨导致交通中断,而不能正常上班的原因,只是一个人冒险在山区里艰苦跋涉5个多小时、几经波折按时上班,只为了他许下的承诺。他用朴实的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一个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工人高尚的情操。
 
一位坚强的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敬老爱亲模范朴星华
    朴星华,女,朝鲜族,陕西澄城县人,生于1969年,现年43岁,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大学文化,1992年参加工作,现任黄陵矿业公司总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有一个能干和爱她的丈夫,一个乖巧听话女儿,父母也能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他们的勤劳、善良,原本是一个其乐融融,令人羡慕的家庭。后来,她的父母及公公、婆婆患有不同程度糖尿病、高血压,作为子女,为了能够尽心地照顾四位老人,她忍痛把自己两岁大的女儿萌萌寄养在别人的家里。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她寄养在别人家里的女儿不小心被开水烫伤头、面部,烫伤等级达到Ⅲ°,伤势非常严重,这犹如晴天霹雳,打在了她原本沉重的肩膀上。
    双方父母的医药费本来就是一大笔的支出,女儿的伤也要一大笔钱来医治,加之90年代是黄陵矿业的艰难时期,矿区经济效益并不景气,职工收入也低,这让原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面对这些,朴星华并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选择了勇敢的面对。此时,她的丈夫也选择了南下打工挣钱。女儿的病一治就是近十年,先后手术治疗10余次。头、脸部的烫伤对女儿来说不仅是身体的伤害,更是心理上的伤害,在女儿进行治疗期间,她为了让女儿像正常孩子一样接受自己、融入社会,她时刻不忘鼓励自己的女儿,每天晚上都要给女儿讲一个关于信心的故事,让她战胜自卑的心里,一直坚持讲到女儿成长到6岁。6岁是女儿该步入学堂的年龄了,为了鼓励孩子能够尽早的消除心理障碍,她自学了战胜自我方面的心理学课程,并且请教心理专家,每天都和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自我挑战的小游戏,她既当母亲又当老师,让孩子一天天从阴影中走出来,习惯学校的生活,勇敢面对别的同学对自己女儿的耻笑和调侃,并乐观的面对未来的生活。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女儿在她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教育下,已成为一个活泼、自信、勇敢、坚强的孩子,烫伤的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她已经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老师、同学、朋友相处的也很好,并且学习成绩优秀,今年就要考大学了。
    女儿恢复的不错,黄陵矿区的经济效益日渐好转,但这种幸运的日子没过几年,又一个噩耗降临这个家庭。2007年,丈夫被检查出患有前列腺肉瘤,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在朴星华身上。顶梁柱倒下了,家里便失去了经济来源,朴星华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父母也因此受到很大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面对灾难,朴星华变的更加坚强。她一直隐瞒病情,告诉丈夫只是一个普通的包块而已,自己却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日子还要过下去,全家人都在看着自己,必须坚强起来,必须坚强起来……”她一直这样鼓励自己。她一边开导丈夫安心养病,一边安慰四位老人不要伤心。“有我在,有社会的帮助,天大的难关也会度过去的。”她经常这样给老人宽心。从此,她挑起了护理丈夫,伺候父母和抚养孩子的重担。
    为了给丈夫增加营养,她自学了营养学和烹饪技术。为了丈夫,她能下狠心杀鸡、鸽子、鳖,以前她看见耗子都吓得叫喊。她每天都是6点前起床,给丈夫做早餐、热药、洗脸。然后匆匆上班,中午下班后以最快的速度买菜,一买就是好几天的菜。做午饭、喂药,晚上的事情最多,做饭、热药、洗碗、熬药,给丈夫擦洗身体、伤口换药、洗衣服……时间对她来说太紧张了,睡一会懒觉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她除了每天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提起朴星华,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
    在她得悉心照料下,丈夫的身体有所恢复,虽然经常疼痛得辗转反侧、浑身冒汗,但依然保持战胜病魔的信心。去年底,丈夫的病情再次加重,大出血,做手术切除了肿瘤,痛苦暂时可以减轻,但还要面对无休止的身体上的折磨和金钱的花销。但朴星华仍然很乐观:起码肿瘤切除了,疼痛减轻了,生存的希望还在,家依然完整。她总是欣慰的这样想.......这期间,她日夜陪护,给了丈夫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给了家庭坚强的支撑,给孩子做了榜样。
    她是尊老爱亲的典范,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丈夫和孩子,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任何怨言。她正视困难、面对现实,十几年的漫长岁月里,无论什么磨难和痛苦都阻挡不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在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永不歇息的劲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 爱 真 情
   ——敬老爱亲模范肖玉德
 
    肖玉德,男,47岁,汉族,1964年出生,现担任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通风区施工密闭班班长。在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提起肖玉德,工友们无一不竖大拇指,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业务扎实,更得益于他数十年来竭力奉养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深义,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孝悌第一人。
    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肖玉德的家庭情况十分特殊,尽管他家有三位老人,妻子还是4级残疾,两个孩子也正值学龄,但作为一个如此重负家庭的唯一劳力,他与时间角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疼爱着妻子和孩子们,一家人却也是生活的其乐融融,幸福十足。
 
初尝恩爱却悲情  真情汉子力顶天
 
    1986年,肖玉德与妻子结婚,敦厚善良的他和贤淑温柔的妻子让双方老人都很满意,也让大伙儿羡慕了一把。可哪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87年6月,肖玉德的妻子在一次意外中摔伤了右腿,因为没能及时治疗,导致右腿主骨创伤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髓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高昂的医疗费,几乎给这个家庭判了死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妻子的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不拖累丈夫,她决定以绝食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肖玉德深深理解妻子的心情,作为一个丈夫,家中的主心骨、顶梁柱,他要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担当起来。他鼓励妻子说:“我知道你想独自承担病魔给我们家庭造成的伤害,看着你日渐消瘦的身体,我真的好心痛,是我不好,没有照顾好你,如果我放弃你,我的后半生将会活在无穷无尽的痛苦和自责之中,相信我,咱们会挺过去的,希望你也不要放弃。”在肖玉德的再三劝说下,妻子最终同意接受治疗。带着对妻子的一腔真爱和对家庭的责任,肖玉德四处举债,为了筹够足额的医疗费,他开始卖血,由于多次卖血,导致自己缺血性贫血。最终,在组织和医院的多方帮助下,肖玉德妻子的手术顺利进行,但由于感染面积过大,术后仍然留下了跛足的后遗症。
 
孝当竭力 非徒养身
 
    1989年,儿子的诞生为肖玉德这个艰难的家庭带来喜悦和幸福同时,更加增添了肖玉德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面对儿子的笑脸和家庭的困穷,憨实倔强的肖玉德,再一次挑起了肩上的重担。为了不让年迈的岳母感到孤独,肖玉德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里,本来已是蜗居的家,更显不便。为了让老人住得宽心舒适,肖玉德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多照顾老人。
    但命运似乎总是爱和这个坚强的汉子开玩笑,不幸又一次降临在肖玉德身上。2001年11月,自己年迈的母亲因为高血压、脑溢血引发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肖玉德不但要照顾瘫痪的妻子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这一次,作为一个儿子,他在工作之外,起早贪黑的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娘。由于老人长期卧病在床,不但需要有人照顾,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夫妻二人的收入几乎都用作了老人的医药费。老人有两个儿子,但肖玉德的弟弟家境也比较贫寒,每次弟弟从老家来看望老人时,总拿出一些钱来为老人买药,弟弟家境愈下窘迫。有一次,看到弟弟再一次掏出一卷卷零碎的毛票时,肖玉德心里很难受,于是和妻子商议后,当着母亲的面对弟弟说:“我们有医保,老人的病用不着你花钱,另外,原来你嫂子有一付玉镯多少年不带了,放在这儿没用,又卖了一部分钱,现在够用的。”劝弟弟把钱拿回去。当弟弟知道了实情后,感动得泪流满面。肖玉德的这一举动,使得一家人的心贴得更紧了。
 
风雨共患难 方显大爱真情
 
    回想当年,年轻的肖玉德部队转业后被分到铜川救护队工作,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那时的他也有许多梦想和憧憬,在工作中充满着无穷活力。2005年,肖玉德进入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通风区工作。刚到通风区的时候,初次面对井下工作的他,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肖玉德虚心向现场师傅请教,并向技术员借阅各种资料,苦苦钻研通风区工作的业务技能。功夫不负苦心人,很快,肖玉德就在通风区凸显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2010年,作为井下技术骨干的肖玉德,担任了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通风区密闭施工班班长。
    多年来,家庭的磨难,使得肖玉德这个粗犷的汉子更加坚强,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依就饱满,每每面对苦与痛,悲与忧,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和挚爱,他们与自己骨肉血脉相连,朝夕相伴,能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肖玉德就有一种甜蜜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面对命运的安排,肖玉德坦然面对,每每听到亲人急促的喘息、痛苦的呻吟,他便心如刀绞,恨不得能为他们分担病痛。他只能把快乐和幸福变为奢望,他坚信,他的不舍不弃、所有人的坚持与关爱,他的家庭一定能走出这样的困境。他说:“他们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老人的挚诚与坚强,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都使我感到很欣慰。我不懂什么大道理,我知道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就要珍惜!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也要尽量减轻他们受到的苦痛。”
    在采访结束时,我仔细打量着眼前坐着的这位汉子,皮肤微黑却双眼炯炯有神,岁月的磨砺,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不但没有压垮这位汉字,反而让他更加坚毅,让人觉得可亲又可敬。
    古来许多家,无非积德;人间第一品,还是尽孝。肖玉德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这么多年来,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却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定了对家庭的信念和对亲人无私的爱,不抛弃,不放弃。他说:“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一个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应尽的义务,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播种一颗尊老爱亲的种子,让它在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诚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更相信,肖玉德——一个普通的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工人,将会把这种为人子、为人夫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永远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亮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点亮心灯 坚守寂寞
           ——敬业奉献模范王国庆
 
    王国庆,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1987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2月进入黄陵矿区工作,2010年2月任职焦沟变电站站长。五年来,正是这样一个人,带领着四名值班员,在大山深处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用朴素的行动和执着的热忱诠释着一位普通人令人感动的坚守。
 
精技术 严要求
 
    参加工作以来,勤奋好学、善于钻研的王国庆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标兵,再到变电站站长,一种平凡的成长道路上记载了很多不平凡的付出。
    2008年,王国庆来到黄陵矿业公司,先后在两个深山变电站担任站长。业余时间通过充实自身业务素质,清楚地掌握了每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件工具,他都清清楚楚。这期间,他十几次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尤其是发现封闭式母线放电后,他都能冷静果断的指挥处理,为抢修设备争取了宝贵的第一时间。2010年5月是焦沟站突发事故最多的一个月,风机回路和井下四个回路频繁动作,王国庆作为站长带领值班员在处理事故中,  快速准确的隔离事故电开关,积极与用户沟通制定恢复供电方案,缩小了停电范围,减少了停电时间,受到领导和用户的肯定。2011年10月份,风机回路一天发生3次跳闸,王国庆和全站人员忙中有序,配合默契,正确处理,风机在最短时间内重启成功,确保了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井下安全、正常生产。每年3月份,变电站都要进行一次大检修,王国庆带领同事们一起奋战,从早晨九点到下午四点,一干就是五天,这期间,根本保证不了正常的吃饭与睡觉,同事们都是加班加点地忙碌。而这样的检修,在王国庆任站长期间,每年都有一次。
    “判断准确,操作正确,胆大心细。”谈起应对供电事故的经验时,王国庆总是这样短短几句话,却显示了他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
    “对待安全问题,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有时真有点死脑筋!”“哪怕没有领导、没人监督,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子、手指口述交接班等程序,一个都不放过。”每次面对这样的抱怨,一向憨厚、老实的王国庆都会严肃的说:“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日子长了,大家也就渐渐理解了王站长在工作和生活上态度反差的用心良苦。
    除了巡视检查、倒闸操作等日常工作外,王国庆还负责值班人员的安全学习和技术培训。为提高站内人员素质,王国庆定期对全站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变电站运行和操作知识,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等,并结合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操作管理规定。在他的床头,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培训书籍。他要求站里每个职工都要严格执行“变电站值班员作业标准”、“事故处理程序”、“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等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每台设备随机设想事故类型,模拟各种情况下不同的“事故处理”程序,教育他们以最坏的打算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很多从别的变电站调来的运行员初来焦沟站时业务一塌糊涂,一问三不知,但只要经过他的“调教”,都会很顺利的投入工作中。运行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也给变电站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自王国庆任站长以来,焦沟变电站从没有出现因操作失误造成事故。
    王国庆不但对职工要求严格,自己更是身先力行。在主控机房的墙壁上,除了小站近几年来取得的荣誉奖牌,还有一张醒目的“三工”考核表。“这个表方便职工监督我工作,干得多的加分,没干好的扣分,分打得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公平,大家一看就清楚了。”王站长颇有兴趣地给我介绍着他的精细化管理。
    在王站长的带领下,焦沟站从2009年—2011年,先后被评为机电公司、矿业公司先进班组和机电公司安全先进集体,为其它变电站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供电所广大职工和机电公司领导的高度好评。
 
贴心人 好管家
 
    工作上的王国庆是个严厉的站长,而生活中的王国庆却是一个可亲的兄长,更是小站的好管家。
    焦沟变电站仅有员工5名,每人每月出勤都在40个班左右,完成正常值班任务的人员配置相当紧张。作为站长,王国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值班任务,坚持吃、住在站里,带头值班巡视、操作,总是把回家团圆的机会留给兄弟们。5年里,他就有3个春节没回过家。
    2011年,王国庆的妻子实在不忍心,就带着儿子来到小站陪他过年,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在一起过了个团圆年了,可由于小站除了一台电视机没有任何娱乐生活,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电视机几乎连信号都没有。王国庆90后的儿子实在寂寞难耐,不到三天就喊着要回家。
    “刚来的年轻人不太习惯这里,有机会就让他们尽量出去和家人相聚,我这个年龄已经习惯这里了。”在王国庆朴素的言语背后是我们对他不动声色的敬佩。
    站上的职工必须会自己做饭、洗衣服,因为一天三个人就有两人值班,另外一人搞内勤,负责做饭。所以,大家经常开玩笑说,“这里是培养厨师的摇篮,不怕你不会,只要到了站上,你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
    对新来的大学生,王站长手把手教技能操作,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与他们谈心交流,耐心教他们炒菜、蒸馍,点点滴滴总是渗透着一位兄长的贴心关爱。
    “王站长做的饭最好吃,特别是他包的饺子比我媳妇包的还要香。”每当听到同事们这样说时,王站长总是含蓄的低着头,满脸洋溢着欣慰。也因此,王站长便成了小站中做饭次数最多的一个人。
    小站里有一个特殊的账本,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小站每一天的生活用品及伙食消费情况。站上离矿区远,一次采购最少要维持三四天。每次采购前,财务主管王国庆都要考虑既要让大家吃好还要合理花费的问题。
    “ 9号汪东晨买菜51元、9号刘保钢卖鸡蛋36元……本月结余58元。”这样算下来,五个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不到50元。“一个月三十五天”账本上一个奇怪的数字引起我的注意。“那是我媳妇带着孩子来的那几天的伙食费,也要算到我那份里面的。”王站长解释到。看着这些数字,我沉默了。
    焦沟变电站远离矿区,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摩托车。“遇到大雪封山的天气,大家会好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一个咸菜和土豆丝,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是这两样菜。”职工不仅这样说,而采访当天,我在小站厨房里看到的情景也确实如此:那是一个正常的天气,可除了案板上刚刚切好的青椒、西红柿,空荡的冰箱里也只有几根青菜和似乎放了很久的一块肉。除了日常工作,王国庆一有时间,就整理资料,带领大家打扫卫生,站里谁家老人去世或家里有困难,他还会主动组织大家搞一些小捐款。虽然平日都远离各自的家,但是王国庆却让深山中的小站成了大家一个共同、温馨的家。
    在通往楼顶的最高层楼梯的转角处,摆放着好几盆王站长养的花。尽管花花草草还都略带冬季的干枯,但也能感受到它们期待阳光和水分的滋润。变电站值班员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每日都是坐在值班室和设备陪伴,除了一台电视机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抬头巴掌大的天,低头巴掌大块地。冬天,山里气候寒冷,窗户不能常开,设备运行的气味很大,王站长便在站里养了许多的花、草,一来点缀大家枯燥的生活,二来美化小站。提起王国庆,机电公司变电所张所长说:“好得没法说。技术精湛,任劳任怨,站内团结,交代的工作都能出色地完成。”变电站的工作单调,环境寂寞。但在王国庆的身上,没有看到一丝倦意。从2008年来黄陵矿业公司后,四年里,他先后获得矿业公司技术标兵、安全先进个人,机电公司安全先进个人和矿业公司安全卫士的荣誉称号。
    敬业,铸成了他灿烂的人生;爱岗,让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这就是王国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敬业奉献模范朱坤堂
    朱坤堂,男,1971年8月出生,铁路运输公司机务段检修车间副主任。朱坤堂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对每一次机车检修,无论大小故障,都会严格处理到位。每处理完一起故障都要等上1个小时,直到机车运行正常,才会放心的离开检修车间。工友们评价他说:“凡是朱主任检修过的设备,只管放心用。”朱坤堂的“较真”在铁运公司是出了名的,不仅在安全上“较真”,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同样“较真”。2011年5月他去新乡机务段中修机车,当时他发现机车空压机曲轴、连杆等部件解体后并没有按中修工艺标准进行探伤,而是直接组装,他及时制止并与检修师傅协商,要求必须按中修工艺标准进行检修,可他们仍按自己的经验干活,在技术上产生分歧协商无果时,他倔强的叫来了中修厂技师进行鉴定,原来的确是检修师傅想简化作业程序蒙骗过关,在他的坚持下最后给各部件探伤合格后,换了三个气阀重新组装,确保了机车的检修质量。
    他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地叠着五六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他每天的临修活账,还有一些疑难的技术故障情况。通过对这些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认真总结,整理出了200多种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办法,这也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他随身带有《机车检修工艺》以便随时查找各种限度尺寸。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全面掌握了机车柴油机部分、电机电器部分、机车走行部分等检修知识,成为了一职多能的复合型检修员。他就是这样孜孜不倦的充实着自己,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还经常与新来的大专生及其他检修员共同分析、讨论业务知识,和他们共同进步。目前,在他的带领下检修车间已完全胜任机车小辅修定期检修工作,为铁运公司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检修队伍,顺利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也是一个爱专研的人。在铁运公司,朱坤堂的蒙眼拆装单阀绝活展示,是必看的项目。蒙眼拆装,最主要的就是要熟悉各配件。于是他将单阀拆成零件,随时带在身边,只要一有空闲便开始用手熟悉各配件,并不厌其烦的拆装。为了达到蒙眼作业零失误,盛夏时节,他带着眼罩一遍遍地演练,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他蒙住双眼就能够在4分钟内完成对单阀的拆装,比原来睁着眼的作业时间还缩短了4分多钟,展示了极高的功夫技能。2011年8月份,他的机车单阀蒙眼拆装演练被公司选中在全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上表演。现场会上,他的这套绝活展示,引来了各代表团的一致称赞,展现了黄矿职工的新风采。在全煤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的表彰会上,获得了蒙眼解体组装单阀绝活的荣誉称号,成为公司“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亮点。2011年公司第五届“双述”竞赛中,他亲自参加机车起复演练竞赛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的督促参赛人员演练、多次完善草稿、不断总结,由初练时的35分钟压缩至22分钟,节奏更加紧凑流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朱坤堂平日里为人随和,可一旦涉及到安全问题,他立马变成“黑包公”。他经常对检修人员说:“安全没有小事,特别是人身伤害和设备安全。”所以对于习惯性违章和隐患的排查成了他的“嗜好”。一年来,他查出安全隐患39起,消除隐患39起,查出违章15起,按规定处理了19人次,多年来,他带领的车间职工无一起因检修影响机车出库,也无一起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零目标。他说:“宁愿挨骂,也不愿看到有人身伤害而流泪。”
    在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他首先从降低机车检修材料消耗上入手,加大修旧利废工作,段上给检修车间每月下达定额11000元的机车检修材料费,他深知机车配件的高价性,如果控制不好,职工的经济收入必然受损失,怎样体现职工的岗位价值,就要在材料上节约转化为岗位效益,首先,从机车配件出入库上控制,凡领取材料必须由他审核签字后方可去物资超市刷卡,从源头控制浪费,其次,他带领职工加大配件的修旧利废工作,在报废的配件上拆卸小部件作为配件的备品,从而杜绝了因某一小部件故障而更换整体部件,节约了机车检修时间,有些两个报废配件可以组装成一个良好配件,在试验台上试验合格后方可装车,又增加了机车配件的库存量。还有些修复不了的配件入库集中联系厂家检修,从这几项措施中每月的材料费控制在8000元以内,一年下来共节约材料费约4万余元,这是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他曾因多领材料私用拒绝签字而背后挨骂,也曾因机车配件修复过程遇到困难被其他职工挖苦,他这样做,靠的是一种韧劲,一种耐心,这是一种工作责任心的表现。
    在工作中,朱坤堂心里常常惦念着工友的困境。2010年5月,机务段职工高涛因脑积水晕倒在车间。由于高涛的家人都不在身边,朱坤堂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其住院和治疗。考虑到许多职工第二天都还要上班,他又主动承担下了夜间陪护的任务。由于手术及时,高涛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天之后,高涛的父母到医院看到已动完手术的孩子,流着眼泪感谢这位热心主任。
    朱坤堂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一共6个,他是家里的独子。依照农村的惯例,照顾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可是每当想到自己年迈的父母,他的脸上就会浮现出苦涩的表情:2011年6月12日,机车发生故障,机车制动后自然缓解,这是一个复杂故障,下午13点他正蹲在车下查找管路泄漏处时,山东老家打来电话,“父亲心脏病突发,正在医院抢救”,听此消息的他,心似油煎,真想立即飞回到父亲身边,可看着正在检修的故障车,他心里清楚自己要是走了,此故障无法及时排除,运输量这么大,又有几台车正在中修,无备车可用,况且机车缓解是机车运行中的重大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事故。怎么办?“必须抢修完才能请假回家”下定决心的他,只好含泪给姐妹打电话,让她们照顾好父亲,让妻子先回家,父亲有病的事他没有告诉段上任何人。不吃不喝憋着劲一干就是12个小时,直到凌晨1点才将故障完全排除。凌晨1点半,他敲开了机务段段长李昌利家的门。李段长看见两眼通红朱坤堂站在门外时,这才知道朱坤堂的父亲已经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当朱坤堂连夜回到山东老家时,见到七十多岁的父亲被病痛折磨的骨瘦如柴,他顿时两眼模糊,想到自己作为家中独子,却未能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本想留在家中尽心照顾年迈的父亲,可当时正处于公司运输高峰时期,他考虑到公司目前的运力紧张,而自己又不在作业现场,一旦机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输任务。于是,他在医院里仅照顾了父亲2天,便决定回到单位。姐妹们骂他狠心,父亲刚刚脱离危险期,他就要回单位,他的孝心在哪里?邻居背后议论他不孝,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养活大,白费了!“不就是一个工人嘛,还卖给单位了”老家的舅舅破口大骂。所有的责备如一把把尖刀狠狠地扎着他的心。病榻上的父亲嘴上说着“不要担心,回去好好工作”,可拉着他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在父亲那浑浊的眼中,他分明看到了疼惜与不舍。
    二十年的工作历练出他不辞劳苦的意志。如果说他对职工怀着真诚的友爱,那么他对家人则只有无尽的愧疚。7000多个日夜,他常常忙了工作却顾不上家人。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可这十多年来,他却从未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他清楚的记得,女儿五年级开家长会时,碰巧妻子回老家看望父母,于是他满口答应给女儿开家长会。可那天早上却接到机车抢修任务,军令如山倒,服从是天职,他立即换上工作服,提上工具包走了,过后每想起女儿挂着泪水委屈的样子就会感到心痛。
    对妻子,他则有着更多的亏欠。1998年夏天,妻子眼看就到了预产期,生活起居却还要自己动手。于是很少开口的妻子主动找他商量,想让他请几天假。看到妻子挺着大肚子还要操持全家,他决定请半个月的假专门照顾妻子。可一想到蒸汽机车在运行时问题多、人手又紧的局面时,使他深陷两难境地。第二天他只得把实情告诉妻子,表明不能因家事误了公司生产运输的大事,并满含歉意恳请妻子到铜川姐姐家待产。于是,通情达理的妻子再次默默地服从了丈夫。妻子临产的那天早上7点多,铁运公司小卖部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不多久,就见小卖部老板急匆匆向机务段跑去。“小朱,小朱,你老婆要生了,快回去看看吧。”这一声吼,将朱坤堂的心都搅乱了。可眼前正在检修的机车却让他放心不下。想到妻子那边还有姐姐顶着,机车这边如果找不出故障,就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输。于是,他重新整了整衣服,再次钻进了机车中……下班后,朱坤堂连衣服都没换便心急火燎地向铜川赶去。到了医院,姐姐看到朱坤堂后,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他便骂:“你老婆生孩子,你却不见人,就连签手术单,都是我帮你签。你总说你忙,你那破工作难道比老婆孩子还重要?”听了姐姐的话,朱坤堂才得知妻子剖腹产的消息。当他带着满心的愧疚和初为人父的喜悦,看到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妻子和旁边粉嫩的婴儿,这个沉默的汉子再次流下了眼泪……
    妻子常抱怨说“不知自己能挣多少钱,就好像把自己卖给了公司。”其实他明白,妻子最支持理解自己的工作。自己忙的顾不上家,多年来辛亏妻子包揽了全部家务,甚至冬天往家里拉煤、买面那些男人的话,都是体弱妻子默默承担。
    面对事业与家庭这个两难的选择,朱坤堂说:“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让他们为我骄傲,再就是尽量多抽一些时间来陪陪他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敬业奉献模范张强
 
    张强,男,1982年9月出生,陕西韩城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8年4月调至陕西黄陵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有限公司,现任黄陵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有限公司综采一队队长,担任综采一队机电副队长,先后被评为08—09年度矿业公司“劳动模范”称号,三次被评为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矿业公司年度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二号井安全先进工作者。
    年仅29岁的张强,却已经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近十年。凭借自己对工作的一腔热忱和不懈努力,他一次又一次的实现自身价值,从一名普通的采煤工,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地新时代的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区队管理干部,“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张强十年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1年6月20日,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综采一队顺利完成了111工作面的闭采,转入206工作面,开始对装和调试。面对新工作面较差的地质条件、破碎的顶板、老化的设备、复杂的调试过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心里也有些没底,加之上个工作面开采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生产接续已经出现问题,时间十分紧迫。6月22日张强接到任务后来不及多想,交待好地面工作,就跟当班员工立刻下井投入工作,这一干,竟是整整30个小时。
    由于个别厂家技术人员不到位,原本轻而易举的事情,竟变得困难重重。安装煤机、运输机、转载机,他全程跟班,线路不通,就按照说明书一根一根重新搭接;开关总是跳闸,就重新设置电源模块;冷却器水流不畅,就开箱清垢。员工一批批换班,而张强却始终没有下班。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身先士卒,员工们才不会感到孤独,只有他在现场合理分配人员,随时指挥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经过15个小时的努力,煤机安装完毕,工作告一段落,张强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十多个小时没有进食,于是打电话要人车准备升井。就在这时,还没走到候车点的他胃病犯了,疼痛使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他沾满煤油的脸颊流了下来,在员工的搀扶下,他挪到候车点,坐在椅子上休息。两个小时的休息让他恢复了些体力,吃下员工带来的胃药,匆匆吞了几口饭菜,又回到了工作面,投入转载机和运输机的安装调试工作中。在接下来的的安装调试工作中,张强和工友们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渴了就和矿区水,饿了就吃泡面,累了就稍微休息一会。转载机调试完毕,进入最后一道工序——运输机的安装调试。运输机机头传动部位安装完毕,冷却器安装完毕,冷却器常排水出现故障。“故障”,如一记重锤,砸醒了沉浸在即将大功告成喜悦中的每一个人。福伊特液力耦合器是运输机的传动设备,在大采高大产量的综采工作面中非常实用,然而由于刚引进不久,检修工对其构造和原理并不十分了解,研究了近两个小时,竟一点眉目也没有。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心中开始不安。张强了解情况后,立刻扑下身子排查故障。在该设备刚引进还没投入使用的时候,张强就已经开始潜心研究,构造、原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他早已熟记于心,这点问题又怎么能难住这位技术专家呢。不一会,原因找出来了,冷却器经过上一个工作面的运转,内部已经积满了水垢,导致水流不通畅,所以常排水总是不能充满。于是,分解设备,清除污垢,一整套动作娴熟利索,讲解清楚明了,在场员工无不竖起大拇指。最终206工作面设备对装工作完成,张强不知不觉在井下已经下度过了30多个小时。期间,工友们看到队长的废寝忘食,都不由得上前劝说,让他回去休息,可是张强却断然拒绝,他说:“既然矿上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们,我就有义务,有责任带领你们完成它。仗没打完,又怎么能离开阵地。”
    就这样,整整30个小时,他坚持奋战在井下一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摇旗呐喊,只是坚守岗位,只是和员工们融为一体,默默地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在张强的带领下,即使在地面上,借助大型设备也需要30个小时的安装工作,在井下安装条件较差且完全依靠人工,竟用同样的时间出色的顺利完成,不得不称之为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的奇迹。
    在设备试运行阶段,张强白天井上井下地忙,晚上就趴在值班室桌前,紧盯监视屏,时刻关注井下进展,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他便立刻深入井下,实地查看,现场解决不了,上井后研究图纸资料,找配件动手拆卸,反复推敲、分析,直到弄懂、弄通。6月25日下午,当带班队长向员工宣布设备调试完成,可以开始生产的时候,在场员工无不雀跃。
    担任队长两年来,张强总是能够妥善处理生产中出现的每个难题,这与他的虚心学习是绝对分不开的。每次试用新设备,他都积极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弄清设备运转原理,并深入现场,亲自操作实践。“学无止境,不进则退”是张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即便区队管理工作繁杂辛苦,随时有问题,随时要解决。常常白天刚忙完,晚上又要下井处理问题。他依然能够挤出时间看书学习。办公桌的抽屉里,两个厚厚黑皮本里记录着张强刻苦钻研的点点滴滴。十年间,他积累学习笔记10万多字,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采设备管理法,并被广泛应用到全矿生产现场,为矿井的安全和高产高效起到了推动作用。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是要以安全为前提的。”张强深知这一道理。开工前,他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属座谈会,组织员工与各自的妻子签订了《夫妻安全生产互保责任书》,发动全员保安全;并以学习室为阵地,在班前会上不厌其烦的进行安全盯防,将所有想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安排专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御;大量宣读事故案例、播放安全教育片,加强班前会的安全教育;到达工作面,他做的最多的,仍然是对安全的强调,“进入机道和煤墙工作时一定要做好临时支护,负责观察煤墙和顶板的变化的人员要时刻警惕,随时报告情况,防止活矸、片帮煤掉落伤人。”他一遍一遍,苦口婆心,只为保证每名员工安全升井。不仅如此,他还在工作面顶板上,悬挂了临时安全格言牌板,时刻提醒职工,按章作业、注意安全。
    张强常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将自己多年井下工作积累的经验整理成了两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制作成ppt,在班前会上以“每日一题”的形式传授给员工,使综采一队职工整体专业素养得到了大幅提高。在他的带领下,“电液控支架操作法”、“推移杆快速更换法”等精优作业法,“转载机开机高低压电缆改造”、“组合开关继电器改造”以及“皮带自动张紧在运行中的改良”、“CST控制故障的应急方法”等创新成果应运而出,有力的推动了矿井的安全快速发展,2011年3月以来实现材料费结余累计高达390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综采一队顺利完成了111、206工作面的回采任务,截止2012年2月底,全队实现安全生产1320天。
    十年的奋斗拼搏,使张强已经成为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采掘一线的中流砥柱,他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主人翁责任感造就了他在员工心中不折不扣的榜样和标杆形象。
 
 
和平年代,谁是真正的英雄?
——见义勇为模范邵先平
 
    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他,心系矿区、关爱他人,用自己的道德实践弘扬着良好风尚,以助人为乐的博大胸怀保持着心中那片盎然绿色,他就是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调度室副主任邵先平。2011年,邵先平见义勇为之举轰动整个黄陵矿区,被集团公司评为“先锋道德模范”。
  见义而为,以爱为名
 
    邵先平,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却让整个矿区以他为骄傲!早年的旷工生活,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热情;面对危机,没有吓退他救人的义举。他在黑暗幽深的排水沟舍己救人,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黄矿人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平凡英雄”,共同唱起了这首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6月5日,是邵先平英勇救人的日子,也是所有黄矿人认识“英雄”的日子,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在2011年6月5日这一天。
    2011年6月5日,这天的夜幕似乎比以往降临的早,晚上9点钟左右,黄陵矿业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职工邵先平和妻子吃过晚饭后在矿区散步,走到矿区废弃加油站时,他们看到两名妇女站在不远处的排水沟旁惊慌失措地四下张望,同时伴着“救人啊!救人啊!”带着哭腔的喊声传来。听到呼救声的邵先平心头一紧,迅速向她们跑去。排水沟下,情况十分紧急。原来一辆拉煤大卡车从排水沟旁边的马路上急速驶过,刺耳的鸣笛声加上疾驶而过的卡车带起的煤尘,让正在路边玩耍的一名10岁儿童惊慌失措,失足跌入了路旁深达4米的排水沟里。由于惊慌过度,孩子在排水沟里拼命哭喊挣扎。路上没有路灯,排水沟里漆黑一片,除了能听见小孩的哭叫声,其他情况根本看不清。同样惊慌失措、无计可施的孩子的家长在排水沟边焦急的团团转。邵先平问明情况后,二话没说,直接跳入4米多深的排水沟中,用尽全力将小孩托了起来,最终在水沟上面人的帮忙下,小孩被成功救了上来。邵先平却从沟底往上攀爬的时候,因为沟底的淤泥,脚下一滑,重重地摔了下去,后经医院诊断,邵先平由于腰部受到剧烈重创,造成腰椎骨折,在医院病床上躺了数月,生活起居都要靠妻子照料。当人们问他后悔吗?“这有啥后悔的!孩子那么小,在排水沟下多停留一秒钟,就会给他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和恐惧。”邵先平憨憨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我们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工人真情细腻又不失豁达的情怀。
    在这场危急救援中,邵先平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跳入排水沟,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支撑,救起了一个生命。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壮举。
 
和平年代,平凡英雄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在邵先平工作的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的党委书记齐安民说:“邵先平舍己救人,这是他的本性所至!”。
    英雄也不可能在瞬间塑造而成,在邵先平工作的单位和与人合租的大院里,我们从一位位同事和邻居当中了解了这位来自农村的普通员工一步步成为时代英雄的轨迹。
    邵先平,1969年出生,1998年7月入党,2005年4月调入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调度室工作。2005年至今,邵先平和妻子一直租住在离矿区不远的村子里的一间不足20平米的屋子。按说矿区这几年的效益不错,他不必在外租房住,但用他的话说:“上有老,下有小,省下的就是攒下的”。然而,就是这个在别人眼中平凡甚至日子过得有些清平的男人,却用义举诠释了一名普通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工人的可敬,最终升华成了一个英雄。
    在邵先平的工作单位,他的同事王战军告诉我们,邵先平只是一名普通的调度员,但有一句话经常挂在他的嘴边:做一名合格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企业调度员,应比一般人员具有更高的遵守国家法律的自觉性,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多年来,他一直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当镜子,严格执行公司有关安全的各项制度,在他工作的岗位上,从未发生过一起责任事故。2009年4月,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掘二队二组一名职工和综采一队一名职工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发生斗殴。正在上班的邵先平通过调度室监控系统发现此情况,立即赶到现场阻止。在调节过程中,邵先平被误伤,但他没有顾及自己身体的疼痛,而是先把受伤职工送往医护缝合伤口,阻止了一场无法预料的斗殴事件。
    2009年6月一天,邵先平下井巡检至火工品库时发现当班职工王宏武脸色极差,怀疑其可能生病了。于是他立即将王宏武扶上车送往地面医务室治疗,并联系调度室和供应部,重新安排人员下来看库。后经矿区总医院检查得知王宏武患有脑梗,如不是邵先平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0年9月6日,邵先平搭乘出租车返回单位,车行至途中,由于司机开车疏忽导致车辆侧翻,车内人员都不同程度地受伤,邵先平左锁骨骨折,住院进行治疗。按交通事故有关规定,出租车方应赔偿邵先平所有损失及医疗费用。但当邵先平得知出租车司机也受了伤,而且家庭情况很差,善良、宽容的他主动要求减少了对方的赔付金。
    在邵先平与人合租的大院里,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们。几年来,院里水龙头一有问题,都是小邵来帮忙修。他说自己也记不清邵先平到底帮了多少次忙。但只要发现有“水情”,小邵总是有求必到。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正是像邵先平这样平凡的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心构建起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谁是真正的英雄?见义勇为者当之无愧。
 
平凡岗位铸就华丽人生
——敬业奉献模范张秀荣
 
    张秀荣,女,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机电公司机电总厂起重机司机,多次荣获黄陵矿业公司“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岗位描述标兵”等荣誉称号,被机电公司评为“五星级员工”。
    张秀荣参加工作二十年来,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辛酸苦辣,她始终无怨无悔,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执着韧劲,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逐渐成长为起重机起吊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平凡中闪现出夺目的光彩。
    2009年10月,厂里首次承接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ZY10000/26/55液压支架的大修任务,该支架体积庞大,单台重量约35T,起吊难度大,由于大修时间紧、任务重,还要确保安全,因此很多任务都交给她去完成,冬天车间里的温度不高,起重机操控室里边更冷,纵然是这样,已经年近50的她在控制室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眼睛酸了滴点随身带的眼药水,手臂麻了自己揉一揉甩一甩,经常加班延点到晚上9点钟,从起重机上下来,她手扶着腰,步履蹒跚的走向更衣室,同事看到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微微一笑,说了句“就是有一点腰疼,没事”。
    黄陵矿业公司2009年全面开展“岗位描述”活动,3000字的岗位描述材料需要张秀荣全部背熟,这对一个年近50的女职工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厂领导考虑到她的困难,告诉她可以放宽对她的要求,可她就是有一股子“倔劲”,说别人能做到的她也必须做到。她结合自己对起重机结构和起重机作业流程的了解,每天晚上背诵到12点,早上6点就起床接着背,班中休息的时候背,回家路上嘴里也念念叨叨的背。她丈夫逢人就诉苦,说我们家老张背“岗位描述”都背的走火入魔了…。她凭着那股子对任何事都认真执着的劲头,在其他年轻职工还没有背熟的时候,她就可以流利的描述整篇内容。在机电公司多次岗位描述比赛中都名列前茅。
    平时厂里没有起吊任务的时候,她也总是闲不住,等把起重机上上下下都打扫干净,所有机械部件保养完毕,就主动的去干其它力所能及的活。在一次在检修操纵阀时,她发现有一种直径比较小的密封圈特别难安装,由于直径小,弹性伸缩量较小,安装的时候用力过大稍不小心就会造成密封圈损坏,用力小了又安装不上,工作起来效率特别低,小小个东西还把人累个不浅。针对此问题,她茶余饭后反复的思索,想着能不能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一次写完班前会记录后,扣笔帽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何不根据工件和密封圈的尺寸做一个套密封的模子,模子起一个导向作用,不就很容易就能套上了。她把这个思路跟同事说了,听了她的想法,大家都拍手叫好,立刻找到技术员按她的想法画图加工。利用此工具,可以轻松的对小尺寸密封圈进行安装,工人们由原来费劲的1分钟安装1个到现在1分钟很轻松的就可以安装10个,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工具也被机电公司命名为“张秀荣密封圈安装作业法”。
    在她平时的工作任务都是起吊几顿甚至几十吨的设备,物件较重,运行起来也比较稳,在公司推行岗位精优作业法时,提出起吊物品转变为几百克乃至几十克的物体时,行车司机们都提出异议,加之厂里的起重机都是机械控制,操控稳定性比较差,哪怕是手上一毫米的偏差,吊物都会大幅度的摆动。张秀荣却不吭不响,为了做到起吊的熟、稳、准,她把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的练习,为了能够尽快掌握小物品的起吊,每天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练习起吊啤酒瓶和螺母,开始总是控制不住接触点,不是瓶子被碰倒,就是瓶子在起吊中途因为接触面小而吊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熟练的掌握了起吊小物品的技能。2011年7月,公司决定将她起吊小物品的绝活作为公司的亮点在全国煤炭企业文化推进会上进行演示,她欣然接受了。当时为了克服领导观看时操作紧张的现象,她找工友、找厂领导甚至是公司领导利用业余时间在现场为她指导,实在观看。终于在全国煤炭企业文化推进会上以娴熟流畅的操作技能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事后同事问她“你表演的时候,现场有那么多人看着你,还有电视台记者在拍摄,你心里一点都不紧张吗?”她答道,说不紧张,那是假的,每次表演的时候我的心都在嗓子眼提着,只不过那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操作当中,心里只想着五个字“一定要成功”。
    2011年10月,在黄陵矿业公司举办的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暨五精管理现场推广会中,年近50的张秀荣所表演的起重机吊运啤酒瓶和螺母的精优作业法演练令所有在场的煤炭行业的专家和领导大为惊叹。起重机驾驶室距离起吊目标直线距离20米,要用吊钩端头6毫米的连接杆穿过M12螺母并将其吊起放到指定位置,随后又用相同的装备挂住啤酒瓶盖,吊起啤酒瓶,行走10米距离准确放到指定位置,演练中她操作平稳、判断准确,仿佛已经人机合一,获得了在场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作为一名起重机司机,她深知起吊作业是一项危险系数较大的工作,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为此,在每次起吊作业中,她都谨小慎微、认真对待,多年来,由她参与的起吊作业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记得有一次厂里来了急活,几个行车司机干到天快黑了才干完,当时车间光线比较暗,一名起重机司机在起重机没停到指定位置就准备下车,差点一脚踩空从6米多的高空掉下车,亏她及时发现制止了那名同事,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回去后她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向厂里建议,在起重机停放位置安装醒目的反光标识,确保起重机能准确停放,这一建议立即得到采纳,她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工作中,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当人们问起她是怎样练就出这么高超的技艺时,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就是靠多年起吊经验的积累和平时的不断练习”。其实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是克服了许多困难,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不断地练习、总结,无数次失败后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果。这就是张秀荣,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一个被青工称为“母亲”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是安全行车无事故的记录!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真诚奉献!面对领导的表扬、获得的荣誉,张秀荣表示很不安:“我所做的那些都是我的分内之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生活中她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张秀荣的丈夫检查出脑瘤,生活不能自理,公婆也因此重大变故受到很大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面对灾难,个子矮小瘦弱的张秀荣变的坚强起来,日子还要过下去,全家人都在看着自己,必须坚强起来,坚定生活信心。她一边开导丈夫安心养病,一边安慰公婆不要伤心,有我在,天大的难关也会度过去的。她每天除上班外,还要照顾病重在床的丈夫,当时她儿子正在上小学,家里的所有重担一下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每天在忙完工作后,就给丈夫喂水喂饭,洗脸擦身,鼓励丈夫与疾病作斗争,数年如一日,使病中的丈夫深受感动。丈夫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身体渐渐得以康复,2005年终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的辛苦,家庭的压力,从未压倒这位坚强的女性,反而使她变的更加坚强。
    2010年,她的公公由于肺癌住院,她每天下班后顾不上洗个澡、吃顿饭,就匆匆赶往医院照顾公公,亲手端水送药、端屎端尿、楼上楼下找医生,精心护理20多天。为了让公公少受些痛苦,当公公喉咙有痰的时候,她亲自拿着吸痰器为公公吸痰,一折腾就到半夜,始终没有一句抱怨。那些日子她从未睡过一个好觉,一段时间下来,人整整瘦了一圈。邻居们提起她,都顺起大拇指,夸她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儿媳。
    2009年机修厂进了不少青工,都是外地人,父母都不在身边,当她得知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孩生病了,一个人在宿舍休息,没人照顾,一下班她就来到单身楼,把这个女孩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给她煲汤,叮嘱她按时吃药,在张秀荣的悉心照顾下,那位女孩的病很快就好了,她的这一举动使这个女孩找到了家的温暖。年龄大多和张秀荣的孩子一般大,综采设备大修工作一向都很脏很累,看着满身油污的孩子们,张秀荣说,“这些孩子真不容易,要是让家长看到他们这样,都心疼死了”。她像家长一样关心着厂的青年职工,经常在节假日把青工叫到自己家里一起过节,安慰他们想家的思绪,厂里的青工都亲切的叫她“张姨”。当问起张秀荣的同事,老职工说,“和张师一起干活,心里踏实”,年轻职工说,“张师就像母亲一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赢得了公司全体职工的尊重,我们为张秀荣的事迹感动着。
    家庭的苦痛,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在家里她是一位贤惠孝顺的妻子,在单位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职工,她不倚老卖老,毫不保留的给她人传授技艺,介绍工作经验。她在改革创新中从不认为比别人差多少,她勤于思考,发明先进工作工具,苦练技能,不断完善精优作业法。她爱管闲事,在安全监督工作中毫不留情。面对领导的表扬、获得的荣誉,张秀荣表示很不安:“我所做的那些都是我的分内之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综合机械化掘进战线上的尖兵
——创新创效模范刘永军
 
    刘永军,男,41岁,陕西澄城县人,中共党员,1999年10月份被招为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掘进三队职工,从机电检修班的职工到副班长、班长,再到现在的机电副队长,专业上的精通离不开刘永军的钻研与执着,更离不开他勇于创新、不断学习、深入探索、忘我工作的精神。他来矿区已有13个年头了,有20多条合理化的建议与实践技术应用被矿上采纳并推广,拥有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胶带运输机技术比武状元和矿业公司岗位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细节源于发现,推动源于勇气。早在2008年,刘永军就发现掘进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六根手动液压移溜器交替使用才能保证工作面的临时支护,且每次打移溜器的时候,需要四个人同时在工作面空顶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穿插作业。正因为如此,曾经还发生过几起打临时支护时顶板突然脱落伤人的严重事故,给安全生产埋下了极大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永军仔细查看、认真钻研,先后设计了顶板挂接式和顶板挂接交替式等几种临时支护方式,但这些临时支护只能悬挂在锚杆上,支撑力只有0.2吨,移动也很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工作面的要求。直到2009年7月才解决了这个一直压在刘永军心头的安全隐患。在山东兖州矿业公司参观学习时,细心的刘永军发现兖州二矿综掘一队所使用的掘进机上安装了一种机载式超前临时支护,利用掘进机本身的液压动力源,在掘进机的摇臂上安装临时支护,这样既不影响掘进机的正常工作,也不影响司机的视线。随即,在矿区2010年的新一代掘进机招投标中,刘永军便很坚持的建议采用机载式临时支护,每掘进完一个循环后,将掘进机截割滚筒落地,打开临时支护控制阀,只用2分钟就可以完成临时支护的打开支撑工作,且超前距离达到2.4米,支撑力达到了2.5吨,满足了工作面超前支护的要求,为职工创造了安全的工作场所。
    随着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大采高现代化综采设备的应用,掘进依然采用老式的炮采,采掘失调问题日显突出,刘永军暗自想:“综采工作面可以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综采设备,以解决生产产能的需要,难道掘进就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一直延续的炮掘工艺带来的职工劳动强度大、掘进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矿领导和广大职工。
    2005年以来,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为了改善掘进工作面的作业环境,提高掘进速度,先后引进了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三种性能相异的掘进机,但每一次机械化的掘进都没有完整的将2000米的掘进工作面顺利掘到位,甚至出现了一个月掘进进尺不到200米的低效率,其主要原因是工作面的底板岩石为泥质页岩,遇水很容易膨胀变软,再加之人员操作技术不成熟等导致屡屡失败,在干部职工中普遍形成了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的地质条件就不适合采用机械化掘进机进行掘进作业的观念,炮采又占据了上风。
    直至2007年8月,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引进了三一重装公司生产的EBZ-160型悬壁式掘进机。新掘进机在车间卸车时,矿领导将各掘进队的管理干部叫到现场,厂家人员现场进行了简单的操作,就让刘永军上机进行试机训练。面对这重达42吨的新型设备,刘永军在心中暗自下决心:“难道这款掘进机又得在我们这里遭遇淘汰的结局吗?我就不相信,哪有都生产出来了,还应用不了的?”随即,该机器被刘永军的队上应用,这对未接触过如此先进掘进机的刘永军提出了挑战,但他知道任何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种种难题,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不然之前人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打水漂了。
    面对压力和困难,刘永军迎难而上,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进去,当然这也源于他对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事业的热爱与对技术好钻研的精神。刘永军一头扎了进去,总结以往掘进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向原先使用过掘进机的老工人询问在生产过程中机器易出现的问题。记录、总结、提炼、思考,问题逐渐明朗化了,他也掌握了原因所在,即工作面底板遇到水后变得松软,掘进机在工作面容易沉陷进去,这样的话,掘进机便无法前进后退,如此也浪费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相关资料也显示,这款新型掘进机要比原先的掘进机重10吨多,且机体尺寸更大,掘进机割煤时,本身的自动降温、降尘设施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很容易造成底板松软,这也便是为什么刘永军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之后对新型掘进机的推行使用产生太大困惑的原因。
    但他并没有气馁,如此容易放弃不是“技术大拿”刘永军的风格。他反复研究掘进机的相关技术规格,发现以往的掘进机履带对底板的比压为0.8兆帕左右,而这款新掘进机对底板比压只用0.6兆帕,在理论设计上是可以满足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底板松软的要求的,这样的发现让刘永军欣喜,也更坚定了他一定要推广新型机器使用的决心。
    在EBZ-160型悬壁式掘进机使用的第一天,刘永军坚守在工作现场整整24小时,仔细观察掘进机的割煤、清煤、后退、前进各个细小的环节,并驾机在工作面进行作业,摸索这款掘进机的各种性能,经过来来回回反复测试,终于在实践中得出,新型掘进机在掘进中不能来回多次前进后退,必须一次性将巷道底角、伞檐彻底处理掉,在进行下一个循环作业时,也必须将浮煤清理干净,刘永军将这一发现与相关的技术要领及时与其他同事交流,并传授给他们,通过与厂家的技术研究人员直接请教沟通,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各个班组的掘进机司机都能很熟练的使用新型掘进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掘进机试运转正常后的第三个月就创出了780米的好成绩,解决了矿井采掘日益紧张的接续问题,攻克了技术难题。
    在掘进机的使用过程中,伴随着每月平均进尺550米、最高进尺780米好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掘进机的供电电缆经常出现刮伤、碰伤的问题,加之冷却水管路都要紧跟在掘进机的后面,职工的劳动强度太大,严重时掘进机供电电缆平均每十天就要从二运回转滚筒处芯线断裂一次,很容易造成电缆短路、漏电伤人事故。面对这些凸显出来的问题,刘永军认真琢磨,在一次去车间装料时,发现车间里的吊车可以在轨道上前后左右运转,且电缆正好位于两边,电缆悬挂在小滑轮上运动自如,他就想,如果将这样的装置设计安装在掘进机上,就能彻底解决掘进机供电电缆、冷却水管需要人力拉运、拉运不妥造成事故的问题。
    刘永军豁然开朗,在工作面现场反复钻研,最终在掘进机二运上安装了一个长度为1.65米的“S”型回转架,在胶带运输机机尾架前端安装了一个高度为2.6米的支撑架,采用的钢丝绳作为电缆架的来回牵引装置,将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胶带运输机机尾架的前端和后端,钢绳上安装了7个能够活动的3吨滑轮,将掘进机负荷电缆、冷却水管固定在滑轮上,钢丝绳沿胶带运输机前端的支撑架到掘进机二运的“S”型回转架再到胶带运输机机尾架后端拉紧固定好,形成了一个闭式循环系统,在掘进机割煤、清煤的回转中,电缆会随着滑轮在钢丝绳上来回移动,完成电缆的自动收缩,通过这一设计的实际应用,矿上掘进工作面再没有发生过一起电缆折断、碰伤的事故,也彻底改变了由人力拉运电缆的历史。
    “刘队长,你这个发明太好了,现在掘进的时候,我们再也不需要拉着电缆跟在掘进机后面来回跑了,最主要是再没有因为电缆受到损伤而遭到处罚了,而且有了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搞好文明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了。”这是有些职工在见到刘永军时发自内心由衷的赞扬,解决技术难题,为职工办实事,刘永军心里是高兴的。
    刘永军的发明创造并不止于机电方面,机电副队长的担子让他想得更远了,生产方面的问题也在他思考解决之列。刘永军先后发明了溜子运料车、移动式人力轨道运料车、掘进工作面移动式设备列车,参与并推广SGW-40T刮板运输机滑雪式机头底架的设计与应用、移动式除尘风机底架的设计与应用、掘进机自移式电缆架的设计与应用、ZMRC-60型侧卸式装煤机冷却系统和胶管接头的改造与应用、掘进工作面综合材料车的设计与应用、瓦斯抽放管路放水器的设计与应用,等等,其中多项成果得到矿上的认可并推广应用。“你真厉害,你就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能想办法解决了,而我们却不能,看来还是得好好学习。”这是职工对刘永军说得最多的、最朴实的赞扬。
    在刘永军的带领下,掘进三队的机电标准化,缆线吊挂艺术化,设备摆放规范化,一直保持着机电管理的一级水平,工作始终走在全矿前列,成为了学习的榜样,杜绝了机电设备失爆现象的发生,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干就干最好的,争就争第一。”这是刘永军坚持的理念,也是他干工作时常浮现在脑海激励自己的警句。工作上的刘永军是不服输的,精力总是那么旺盛,倾全力于自己热爱的煤炭事业,但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刘永军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工作上,自然对自己的小家亏欠很多,对妻子和女儿没有过多的照顾,每每想到此,刘永军常常心怀愧疚。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刘永军将妻子和女儿送回了老家,由于工作忙,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对家的关注与精力投入的太少,妻子在烦恼、委屈的时候总是会有种种的牢骚与抱怨,刘永军能够理解,也总是安慰。每当听到女儿在电话中用她那童真的话语问到“爸爸,你下班了吗?你什么时候回来呢?我没有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你。”时,这个硬朗的汉子总会忍不住流泪,他总是忍着思念说:“爸爸一有时间就会回来的,想要什么告诉爸爸一声。”的确,这些年给予女儿和妻子的关爱太少了,用什么能补偿这一切呢?那就是努力工作,为她们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多年来,刘永军从一位普通的农协工到今天的副队长,凭着自己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劲头和对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掘进领域的热情,默默耕耘,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扛起了安全生产的重任,为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恪尽职守干事业  勤奋睿智创佳绩
——敬业奉献模范仲照海
 
    仲照海,男,41岁,山东即墨人,中共党员。现任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综采一队队长。先后多次获得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和黄陵矿业公司“六好党员”、安全先进工作者、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黄陵矿业公司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2008—2009年度劳动模范。荣获陕西煤业化工集团2006-2008年科技进步奖第十一位,他担任队长的综采一队先后多次被评为矿业公司和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先进集体。
    在黄陵矿业公司,提起仲照海,职工们对他一丝不苟、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口皆碑。仲照海扎根煤海20余载,爱岗敬业、深钻业务,从采煤工、电钳工、轨道工干起,急活、累活总是冲在最前线,从一名一线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业务骨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管理干部。走进黄陵矿业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综采一队,学习室整齐划一的摆设、安全警语醒目位置的展示、随处可见的职工家庭和乐的全家福照片,无处不充满着家的温馨。综采一队的种种光环让他们倍感自豪——连续三年的矿业公司先进集体、安全先进集体与先进团支部、连续两年的矿业公司模范职工小家、2011年的陕西省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2011年7月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质量标准样板区队,等等一系列的荣誉,展示着综采一队职工团结协作、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
严抓细管 重视安全
   “搞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工作,抓安全是积德行善,我们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是仲照海在工作中一直奉行的原则。他深深的明白,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生产一线的综采队更加必须牢记并践行“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职工最根本的福利”的理念,一年365天,除了固定带班入井外,仲照海一有时间便会在区队工作面的某个地方出现,认真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监督职工的安全行为,对本不该出现的问题如若发现违章现象,严肃处理,曾经创下了一个月下井带班28天的记录。
    仲照海有个众人皆知的习惯,经常在凌晨下井检查,升井后刚好赶上班前会的召开,井下发现的问题定在班前会上及时督导改正,他说:“凌晨是安全管理薄弱的时间段,职工容易麻痹,我必须盯着才能放心。”
    作为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生产一线的综采队队长,仲照海深知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区队,保障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是他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他安排工作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他是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出名的黑脸铁包公,在工作中以“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的“三铁”著称。仲照海处理违章员工很严厉,对职工习惯性的违章行为总能出奇招、想办法,以教训警人,绝不允许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通过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创新管理方法、安全自主管理、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等方式多管齐下,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激励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工作中的仲照海以严制胜,坚持原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要安全”已经成为综采一队广大职工践行的安全理念,截至目前,综采一队实现了安全生产2194天无轻伤及以上事故的好成绩。
 
攻难克艰 狠抓生产
 
    初进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的他,虽然个小力单,但肯吃苦、能坚持,善思索,不几天,便和老工人打成一片,成为班长喜欢的“小仲”。由于工作表现出色,1994年,仲照海开始担任锚杆支护组组长,解决了先进的采掘设备施工进度快与锚杆支护速度慢造成的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争时间、抢速度,1994年9月大干期间,带领矿工兄弟以班支护261根,月支护1260米的好成绩,创造了当时技术条件下,全矿锚杆支护的最高记录。
    2008年4月,仲照海开始担任综采一队队长。2009年1月,综采一队所在的603工作面进风巷压力大,底鼓严重,运输机头不能正常推进,为了保证支架高度,仲照海到现场亲自指挥运送钢棚等支护材料,和工人们一块打眼、放炮、架棚、出渣。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度过了压力区,使生产步入了良性循环,同年3月,在他的带领下,综采一队连续15天日产原煤突破万吨,月产达31.5万吨,创下了当时黄陵矿业公司月出煤量的最高记录。
    轨道变形、皮带弯曲、淤泥满地、污水横流,这是2011年3月综采一队609工作面进风顺槽顶板压力大造成底鼓片帮严重带来的摆在综采一队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全部动起来,杂勤班打头,其他班组配合,先完善供排水系统、恢复运输系统,再开展后续工作。”仲照海的果断与睿智点醒了一头雾水的在场职工,在清晰思路的指导下大家纷纷行动,明确分工,昼赶夜追,区队及时恢复了供排水管路及皮带运输系统,完成了609工作面进风顺槽的全断面落底及皮带的拆除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的圆满完成为609工作面顺利回采及标准化工作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跟着仲队干,啥难也不怕,有思路。”综采一队职工竖起大拇指如是说。
    自2008年以来,仲照海带领的综采一队已经累计生产原煤超过千万吨,达到1077万吨,为黄陵矿业公司完成生产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引领 树立品牌
 
    仲照海作为一名年轻的区队干部,他带领全队职工共同学习,抓住精髓,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灵活推广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精确、精细、精益、精美和“五星”员工队伍建设统领全盘工作,形成了“5+5”岗位品牌文化,截止目前,综采一队涌现出5名五星级员工、9名四星级员工、32名三星级员工,星级员工的比例是所有区队当中最高的。
    2008年9月,他在综采一队推行五精管理,普遍应用了“编码、定置、标识、看板”四项技术,对工作面所有生产设备、供排水管道、电缆、瓦斯抽放管实行编码管理,从而优化了生产环境,促进了安全生产。由于成绩突出,区队当时正在回采的605工作面,成为首批被矿业公司命名的五精管理示范工作面。
   “我们区队各个都是岗位描述的能手。”综采一队职工在谈到这些的时候,心里是自豪的,高昂的学习进步热情已经是发自内心的了。早在2009年,综采一队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在仲照海的倡议下,他们率先在全矿开展“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活动,编辑了23000余字的采煤机司机岗位作业指导书,成为职工培训学习的优秀教材,仲照海更是区队里岗位描述的能手,他说:“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指导更多的人,况且这也是学习提升的好办法。”
    “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年收入能达到十多万元,真不敢想。”不可思议之余,职工满心的欢喜却是挡不住的。综采一队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将成本意识与创新意识纳入体系,“经营者”身份的重拾增强了职工企业主人翁意识,最大的受益者也便是他们。2011年,综采一队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较2010年度人均收入增长了12.60%。
    2012年,陕煤化集团全力推行对标管理,仲照海的综采队被确立为整个集团采掘队伍的标杆,前来参观交流的行业区队对综采一队的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无不赞赏,他们纷纷表示:“我们区队对标就对综采一队,我个人对标就对仲照海同志。”文化管理的渗透,使综采一队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队伍建设等都位居同行业的前列。
加强学习 科技创新 
 
    在仲照海的书柜里,存放着5本16开的大笔记本,记录着他担任队长以来63万字的学习笔记,各个时期安全管理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先进管理模式的学习心得、工作中的所思所想等等,这也已经成为他处理日常工作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他的引领下,综采一队全队142名职工,主动学习已成习惯,个个都是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行业各专业领域的行家能手。截至2011年底,综采一队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受到矿上命名的就有52项,获奖项目达38项之多,仲照海主创发明的12项创新项目均在获奖项目之列,并全部在矿区推广应用。其中,以仲照海名字命名的液压单体整理车的发明创新使井下单体便于整理,杜绝了单体易于腐蚀与损坏的现象,为区队每年节约材料费6万余元。
 
以情动人 传递爱心 
   “综采一队就是我们的家,仲队长就是我们老老少少职工的家长,我在家长这里获得了太多的关心。”说着这话的职工阮士喜眼里是噙着泪水的,在他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是仲照海雪中送炭,慷慨解囊,帮助他挺过生活的难关。
    仲照海非常重视与职工间工作之外的交流,只要他在,办公室随时为每位职工敞开,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他很是乐意倾听,在交谈中可以了解职工近期的思想状态、家庭生活情况,引导职工积极向上,主动关心帮助困难职工,发动集体力量捐款捐物。2010年起,他开始资助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转角房中心小学两名学生,每学期都寄去2000元学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还发动全队职工为该小学捐赠书籍500余册。2007年,他在水库下水救人的事迹在矿区也被传为佳话,还被黄陵矿业集团公司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