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中国矿业报六版
今年45岁的 “最美员工”杨小武是机电公司供电所检修班班长,参加工作25年以来,个人的创新发明多达26项,为企业节约资金近百万元,带领他的检修团队确保了矿区电网安全运行3500天,是矿区名副其实的“玩电达人”。
“门外汉”成为矿区“活”台账
92年从韩城技校古代建筑专业毕业的杨小武通过竞聘进入韩城焦化厂,成了一名国企职工。但还没高兴几天,他便开始发愁了,自己被分配到了与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关系的水电组电工班,成为了一名电工。
“对于一名农家子弟,进入大单位上班是让整个村子的人都羡慕的事。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白天上班跟着老师傅学,晚上回家抱着书本学,遇到不会的就记下来,第二天找师傅请教,三个月时间就把水电组所负责的供电网络摸得透透的。”指着参加工作至今的6本厚厚的笔记,杨小武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同事都瞧不起我这个“门外汉”,我就是憋着这样一口气坚持了下来。”
参加工作第二年,杨小武就在韩城焦化厂举办的电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三名。一年多时间,一个“门外汉”便能在“高手如云”的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着实让很多科班出身的同事刮目相看。
2005年,杨小武从韩城焦化厂调至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成了一名电工。由于技术过硬,先后被任命为该公司西峪、焦沟变电站站长,在他担任站长期间,他所在的变电站没有出现过一起事故。2011年,矿区中心住宅区开始建设,担任机电公司检修班班长的杨小武除了日常8座变电站1400余台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外,还要负责矿区中心住宅区20座箱变的维护管理工作,为了摸清箱变的线缆走向、设备型号、连接方式,他经常一个人拿着40多页厚的图纸研究,仅用了不到俩月时间,20座箱变的各项参数他都烂熟于心,成了矿区供电系统的活台账。
团队技术好才是硬道理
2014年,杨小武被矿业公司聘任为首席技师,这样的荣誉既是对他工作成绩和技术能力的认知,也是对他今后工作的鞭策。他深知一个人技术好不是好,只有整个团队技术好才是硬道理。
为了切实提高班组整体业务能力,杨小武在他带领的班组中推行“四个一”培训法,即每日一题、每周一培训、每月一考、每季一实操,将员工的基本功训练渗透到设备检修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员工在学中干、干中学,使职工技能在班组日常培训中不断提升。对于在季度实操中成绩优异的班组职工,在岗位价值精细化打分上会给予相应加分激励,促使职工不断进步。
“很荣幸碰到了杨小武这样一个好班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他都是很耐心的进行讲解,不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且今后怎样避免出现类似问题的方法都会一一进行总结。”该公司供电所职工魏军军说,杨小武对于职工的提问从来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杨小武的带领下,检修班的7名职工逐一成长为该公司供电所的技术骨干,有很多还成为了班站长和技术员。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材料工程,与供电毫无关系,要不是杨师手把手教,我可能还是一问三不知,更别说成为供电技术员了。”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员,谈到自己的蜕变历程,燕益槐说杨小武对他的帮助最大。
普通电工成为“创客”
“不会调味的厨子不是一个好厨子,不懂设备性能用途的电工不是一个好电工。有时候,不同的电器元件组合到一块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前提是要熟识每个元件的性能和用途。”杨小武经说,只有熟知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用途才能确保各个元件创新的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煤炭价格下行严重,行业寒冬持续。针对不利的外部环境,机电公司充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挖内部潜力,把职工创新创效作为减亏增赢的动力源,该公司在供电所成立了党员创新工作室,杨小武就是这个的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
黄陵矿区地处山区,夏季雨水较多,配电柜内湿度过大,容易导致线路跳闸,针对这一情况,2014年7月,杨小武利用温湿度控制器、继电器、加热板、轴流风机设计出了开关柜智能加热除湿装置,解决了高压开关内湿度过高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配电柜内湿度过大而引起的线路跳闸断电事故。2014年8月,由杨小武自主发明的变压器温控器防雨罩获得黄陵矿业科技创新二等奖。2015年,他带领班组成员参与并完成机电公司科技项目2项,技改项目2个,五小成果6项,修旧利废项目40余项,维修各种大型电气设备50余次,为公司节约资金近百万元。(吕红丽 曹川)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