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0日 中国矿业报6版头条
用数十吨的行车吊钩起吊啤酒瓶和螺母,用眼罩蒙着双眼装配阀组,听设备运行的声音分辨设备的故障点,这些绝技绝活大家估计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现实中难得一见,但这样的“表演”却在陕煤化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经常“上演”。
“我们公司担负着整个矿区供电、供水、机修和信息化的工作,岗位工作技术含量高。虽然我们只有245名职工,可都是岗位上的能工巧匠。”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经理张代介绍说。
季国凯:蒙眼装阀秀绝活
今年31岁的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液压支架维修工季国凯是该公司支架车间一名普通职工,虽然年龄小,但他却凭借着一股子韧劲练就了“蒙眼装配立柱单向阀”的绝活绝技,成了黄陵矿区阀组修理第一人。
“液压支架阀组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支架的承载能力,维修质量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支架瘫痪。”该公司机电总厂生产副厂长王志凯说,液压支架检修工作中阀组检修至关重要,由于其装配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所以一直是支架液压系统检修中的难点。可这些难题对季国凯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一片阀组只有十几个小零件,装配过程复杂,密封件配合差一毫都不行。为了练好修阀的硬本领,季国凯研究了大量的密封件材料,通过实际分析观察,查找资料,熟悉掌握了各种密封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为后期阀组检修工作备足了第一手资料。
“蒙眼装配立柱单向阀”作业主要靠的是手感和工艺熟练程度,为了练手感,他把不同规格的零部件触摸了上万次,为了熟练工艺,他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阀组装配流程。2012年在该公司“三功两素”推进会上,季国凯的“蒙眼装阀”绝活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掌声。
“闭着眼睛都能干”,这句话说起来轻松,但季国凯知道成功的背后全是汗水。
2015年,季国凯又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电液控阀组的检修技术,打破了厂家对于电液控阀组维修的技术垄断,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百万元。近年来,通过“传、帮、带”,他先后为矿区4个矿井培养了数十名阀组检修能手。
李海清:故障判断有一套
“破碎机减速机运转异常、噪音大,怎么也找不出原因,可真能把人急死,怎么办?” 2015年7月26日,在该公司机电总厂减速机维修现场,一团人正围着刚刚升井的减速机一筹莫展。
“赶紧请李海清过来,他肯定有办法。”
不一会,检修现场所有人都静静地围站在减速机前,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时而伸手摸摸设备壳体,时而倾听设备的运转声音,这样的动作持续了几分钟后,他左手将螺丝刀刀口紧按在设备外壳上,右手紧握螺丝刀手柄,俯身贴耳倾听,静静地听了设备机身几个点后,李海清给出了答案:“箱体内油脂里有杂质,造成减速机声音温度异常。”
现场检修人员打开减速机壳体,仔细观察油液查找问题,果真在油液里发现了杂质。在李海清的指导下,检修人员对该设备壳体进行了仔细清洗并更换了油液,一切完毕后,开机试验,机器运转果然恢复了正常,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42岁的陕煤化集团“首席技师”李海清是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机修车间一名普通的班组长,荣誉“缠身”的他对待工作却始终是兢兢业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是李海清的座右铭。近年来,他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每当矿上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他总是主动请缨,很快就成了机电总厂的技术骨干。在工作中,他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保质量、抓安全,不管作业场所是井下还是地面,始终将安全作为精修的前提。近年来,他自助设计制作了联轴器专用拆卸工具,横梁式多功能拆卸工具,减速机一轴、二轴间隙调整工具,这些工具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岗位工作效率。
吴苗苗:车削作业干得精
车削作业,对零部件的尺寸要求相当严格,某些零部件的尺寸甚至要求精确到微米,所以作业过程中需要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随时进行测量校正,才能保证尺寸要求。然而,在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机电总厂,却有这么一位“神人”,他仅靠目测就能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
吴苗苗是机电公司机电总厂的一名普通车工,虽然工龄只有10年,可他的技术却是厂里数一数二的,他不用借助任何测量工具就能车出高精度的零部件。
液压堵头是液压系统中的主要配件,其尺寸和光洁度要求相当高,普通车床很难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堵头,可吴苗苗却能。
装夹工件、找正车削点、选择合适进刀量和车床转速、目测尺寸、停车、再次目测尺寸、二次修整加工,短短几十秒后,一件DN10型号的堵头车削完成,组装密封、打压试验,在高达50Mpa的压力下堵头结合处滴水不漏,试验合格。
“堵头车削看似简单,可是尺寸要求相当高,一旦结合处的尺寸出现任何微小的误差都会导致密封件装配失败,而且如果光洁度达不到要求,密封处很容易在承压状态下爆裂,造成压力泄露。这项工作一般都需要高精度数控车床车削加工,而吴苗苗却在普通车床上仅靠目测就加工出了这么高精度的零件,他把车削技术发挥到了极致。”该公司机电总厂党支部书记王新民说。
在领导、同事眼中,吴苗苗已经是车间的车削大拿,可他自己总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提升。也正是凭借着这样谦虚的工作态度,他在技术上不断探索创新。迄今为止,经他总结优化的车削工艺法多达11项,在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像这样的能工巧匠,在黄陵矿业机电公司还有很多。多少年来,他们用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黄陵这座矿山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赞歌。(李超 曹川)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