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中国能源报15版
在陕煤黄陵矿业,提起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综采三队支部书记王军明,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位出色的“老采煤”,他性格平和,言语甚少,谈及工作却滔滔不绝,办事雷厉风行。
王军明在井下一线一干就是32年,从一名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协议工成长为出类拔萃的机电技术人才,60余项创新成果承载了他对技术的热爱,全国优秀班组长、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十余项殊荣背后付诸了32年的辛勤耕耘。
贫穷逼出一条出路
1984年,22岁的王军明背负着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来到韩城桑树坪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成为一名综采维修电工。
“当时,就是一个‘穷’字把我逼到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下井。”王军明坦言最初抉择的无奈。他把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当成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机,暗自立志:“我文凭低,就要练好技术,当一个技能过硬、让人瞧得起的好工人。”
王军明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努力。他经常在井下盯着设备琢磨好几个小时,将所学、所悟记录在工作笔记上,晚上,职工宿舍的灯都熄灭了,他却久久不能睡去,按亮床头的台灯,披上外套,盘腿坐在床上,弓着背反复琢磨着笔记本上的内容,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一个个节点地分析图纸,仔细研究设备如何安装、改造。微弱的灯光下他乐此不疲地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充实感。王军明说:“当时那么努力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挣钱,日子过的体面些。”
农协工变成矿区香饽饽
王军明刻苦钻研业务技能,白天实践摸索,晚上思考总结,技术提升得很快,处理起设备故障精准、快速。每次韩城矿区举办技能大赛,他都会被矿上推荐参赛,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989年,王军明因工作表现突出,成为桑树坪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第一批转正的协议工。
1998年,黄陵矿区成立综采队,王军明作为技术人才被聘用到黄陵矿业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任职综采队检修班班长。长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让他应对各种复杂故障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他不只是综采队的香饽饽,当掘进队、准备队井下出现难以处理的设备故障时,他都会被请去解难。“王大拿”就像位医术精湛的医师一样,总能精准无误地给设备开出良方,三两下便药到病除。
2000年,黄陵矿区引进首个电牵引采煤机。试运行过程中,由于工作面煤质硬,采煤机抗震能力差,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生产。王军明反复琢磨,提出增加抗震螺栓,加大变频器自重,将变频器接线平接变为竖接,并对所有接线头进行硅胶稳固。改进后解决了采煤机变频器的缺陷,使电牵引采煤机在工作面发挥设备作用最大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重大改造,使他在整个黄陵矿区名声大噪。
王军明创新性地对机电设备实行周期性管理,严格执行“四检制”,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得设备运转率高达98%,综采三队成为黄陵矿区安全与效益均列第一的明星区队。因突出的工作业绩和较强的管理能力,2003年8月,王军明荣获“全国优秀班组长”称号,2004年,他被提拔为综采三队机电副队长。王军明从未料到这份工作会让他出人头地,欣喜地说:“以前想着下井能多挣些钱,干上十来年,经济宽裕些了就辞职,没想到工作让我收获了这么多荣誉和感动,我舍不得走了。”
视企如家的工作狂
2013年4月,矿上交给王军明一项重要任务,成立黄陵矿区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担任工作室负责人。王军明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通过“师带徒”“岗位练兵”、在井下开展“技师授课点”等方式,使青年职工迅速成长成才。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头组织的技术类活动达78次,共为矿上解决各类技术难题52项。他带出许多优秀的徒弟,其中有省部级劳动模范、也有首席专家,这一雄厚的技术力量为黄陵矿业实现智能化无人开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14年初,综采三队承担了1001工作面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技术装备工业试验的任务。这着实让王军明激动的几晚上睡不着觉。每个班他都深入井下现场,严密观察、反复研究、实践,加班加点是常态。老王的办公桌上除了堆满桌的技术资料就是一个药箱。过度劳累使得早年落下的肩周炎、关节炎、胃病愈发严重,设备调试期间,无奈住了14天院,出院后他照旧时常加班,硬是忍着病痛不肯耽搁工作。
每当设备厂家来矿时,王军明就软磨硬泡的把专工请到技师工作室给职工们补课。全矿技术人员联合设备厂家开展科技攻关,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共解决66个难题,取得12项创新成果,2014年5月8日,1001工作面首次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开采,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王军明参与完成的创新成果有6项被评为国内发明专利,为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军明今年已经54岁,明年就该退休了。他坦言很难接受即将退休的事实,感慨地说到:“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上有我的青春、奋斗、艰辛、成就,我的根早就扎在这里了,想想不久就要告别,我怕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
王军明在井下跟班时,矿长对他提出:“老王,明年退休了不要急着回老家,常来矿上讲讲课。”老王欣喜地应答到:“不走,只要矿上需要,我随叫随到。”他心里,从来没有把生产和技术放在第二位,也无可替代。(李小艳)
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6-11/14/content_1727970.htm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