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生活服务分公司付建国散文——咸汤面

发布时间:2017-05-15 17:17:04 作者:付建国

 

咸汤面是铜川耀州区的传统小吃,当年老舍先生来铜川在品尝过咸汤面后曾风趣的说:“小小耀县咸汤面,胜过北京高级饭店”。

耀州人极想把咸汤面引进外地,增加外地人的饮食花样,但面和好了,锅烧开了,却很少有人去吃,原因是外地的多数地方没有清早吃面的习惯。咸汤面极具地域特点,自古只在耀州城里才能吃到,在城外的乡镇或铜川别的地方是找不着咸汤面馆的,咸汤面好像不服水土似的在外地总也扎不了根。因为它的地域特点,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铜川人,但因久居铜川老区,吃的第一碗咸汤面是30多岁以后的事了。

2009年迁居铜川新区,每次回新区,耀州区是必经之路。多少次大清早路过耀州区,见到集市、路边很多家饭馆门口排起一条条长龙,开始并未留意,经过几次后才发现大清早排起长队的并不是早餐、早点的饭馆。都是清一色的“××咸汤面”馆,出于好奇也想加入排队的人流当中,终因时间匆忙未能如愿。直到有一次读到贾平凹的一本小说后记,其中有介绍他当年在耀县城北的桃曲坡水库搞创作,去耀县县城慕名吃了一次咸汤面,从此上瘾。写作期间在桃曲坡水库待了四十多天,总共去县城吃过六次。水库到县城七八里路,都是步行去的,每次都吃两碗。有一次,逛完县城、吃完咸汤面返回走到半路,肚子又饿了,就再去县城吃,一天里吃了两次。回到西安后还对耀州咸汤面念念不忘。看过这个介绍后越发对咸汤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有机会去尝尝咸汤面的美味。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驱车从新区赶往耀州区。下车后在药市街一个排队人数最多,名曰“苟二咸汤面”的面馆前加入了排队长龙。随着慢慢挪动,临近门口,才发现面馆面积不大,里外两间,直听到里间咣咣作响,伴有轻微的轰隆轰隆声,透过门,只见浓浓的蒸汽从一口煮面的大锅内冒出,咣咣作响是厨师在案板上扯面、摔面的声音,轰隆轰隆是另一个厨师在和面机上和面。操作间内靠门脸的地方有一口二尺的大铁锅,锅内不时上下翻滚着豆腐片的油汤,热气腾腾,锅沿靠墙一侧担着一块木板,上面一溜放着4个脸盆大小的耀州窑青花粗瓷大碗,里面分别盛着葱末、韭菜末、油泼辣子、油炸的豆腐丝。和大锅平行的案台上整整齐齐放着两三排盛好面的大小碗,里面是煮过的熟面。终于排到我了,再问过加不加豆腐丝,收过钱后,只见店家娴熟的左手端起大碗,右手把热汤舀进碗内,然后再滗入锅内,如此往复3次之后,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咸汤面就递到了手我上。只见汤上面红红的辣椒油和白白的豆腐块相间,伴着翠绿的韭菜末和焦黄的豆腐丝。

因我一人排队,妻女占着了位子,轮我时已无位可坐,索性就发扬了“陕西八大怪”的优良传统——端碗蹴在店外吃起来。一入口并不咸,面很筋道,在听从了旁人建议加入柿子醋后味道更别具一格,匆匆吃完一碗,感觉胃暖暖的,很舒服。

十来岁的侄子生长于西安,自小吃洋快餐长大。原本想着他不会对咸汤面感兴趣,没想到带他吃了回咸汤面后便从此记住,周末只要一回铜川便要吃一两次咸汤面。

随着吃的次数多了,才知道咸汤面筋道、暖胃的原因是因为和面时加入了碱面的缘故,而且汤的加工颇为讲究,要加入小香、大香、花椒、上元桂、姜片、良姜、草果、丁香、蔻仁、蓖卜、虾皮、胡椒、豆腐(或羊血),生姜、葱、辣椒油等十几味调味料。当然,个别配料和配方店家是秘而不宣的。咸汤面要属药市街的“苟二”最为正宗,通过我多次切身感受,觉得西街“周家”和区政府旁边一家无名咸汤面店的口味也不错。

令人欣喜的是,咸汤面慢慢走出了耀州,现在不光新区有卖,而且像马嘴村、照金这一类旅游景点也有开店售卖。希望朋友们有机会来铜川,尝一尝我家乡的小吃——咸汤面。(作者单位:生活服务分公司)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