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李金玲散文——吃饭的“讲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7:39:44 作者:李金玲

 

“老汉,回来吃饭啦……”

“爸,回来吃饭了……”

“爷,回来吃饭喽……”

每到饭点,父亲不在时,我们家门口就会传来响彻村里村外的呼喊。即使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已经从青春年少的小伙变成了古稀之年的老人,称呼以及呼喊的人都在变,但不变的,依旧是每次饭前这习惯性的呼喊式邀请,是礼貌,是尊敬,更是传承。

打从自己记事起,妈妈就要求我,每次吃饭前要先喊父亲上桌,这成了我脑海中深深的烙印,甚至比“饭前洗手”还要深刻,于是就有了声音洪亮的我和我的姐妹。

家中的第一碗饭永远都是一家之主,也就是我爸爸的,当然接下来的就依次按照家庭地位排序安排了,我自然撅起小嘴到了最后。还有就是大家围在饭桌前,长辈不动筷子,小辈就只能静静的坐在桌边流着口水欣赏,这又是多么的煎熬。爸爸拿起筷子终于发话“吃吧吃吧”,那笑容简直就是恩赐。

但就是这看似“封建式”的保守礼仪,我们家已经坚持了几十年直至现在和以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虽然一家人聚少离多,但只要有团圆饭,一大家子的老人小孩约定俗成,依旧遵守,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或格格不入。老人依旧高兴,孩子依旧礼貌,家庭氛围其乐融融。

当然,我们家还有一个关于吃饭的“怪讲究”,就是到了饭点就吃饭,爱吃多吃点,不爱吃少吃点,绝不容忍开小灶,谁想吃啥就做啥,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的“乱象”在家里从不允许出现,用我妈的话说:“没有人管,家里还不乱了套了!”多么霸气专治的女主人啊,那孩子们饿了想吃口馍怎么办啊?“顺墙磨……”意思其实就是干饿着,作为该吃饭时不吃饭的惩罚,专治挑食的坏毛病。那孩子们盛多了吃不完怎么办?留着下顿吃,吃多少盛多少,少量多次,决不能浪费一粒粮食。

当然,这也是小时候物资匮乏的一种体现,但竟也赶上了现代流行的“冷餐”的要求和标准,我又不得不佩服母亲的前瞻性和远见性,智慧女性的化身啊,母亲的形象瞬间又在我心中高大了很多。

细细数来,我们家吃饭的“讲究”还不少,比如,吃饭不能砸把嘴,“吧唧吧唧”吃饭的女孩子不文雅;还有就是不能拿筷子敲碗,妈妈说那是要饭的乞丐才会做的事情;再有就是只能夹自己胳膊能够着的菜,绝对不能站起来,显得家里“缺吃少喝”的……所以,我们家的姑娘不挑食、不浪费,不咋呼、不做作,都进入到了“好养”的范畴,而且各个做得一手好菜。

其实,不仅仅是吃饭,待人接物的“讲究”更多,“轻拿轻放,从哪里拿就放回到哪里去”“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出门回家都要向父母报备”“把钱看得轻一些,把人看得重一些”等等,这些讲究我们一直都沿用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而是每个家。

现在,我也成了母亲,我依旧用这些“旧讲究”要求着女儿,在我的新家得到沿袭……(作者单位:公司机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