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8人的小供电所负责430多公里输电线路和8座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在供电压力不断增大,供电网络不断延伸的环境下,实现安全供电3800余天。
“我们有职工8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有50余人,2人获聘高级技师职称,2人被矿业公司评为首席员工。”该公司供电所所长岳庆说,我们大力培养工匠,发挥工匠精神,确保矿区供电安全。
近年来,该公司供电所实现了候庄和香房两座35千伏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其中一种绝缘子清洗装置,一种快速立杆装置等6项发明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这些机电“大工匠”的默默付出。
小身板内藏大智慧
今年32岁的齐延辉,2009年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机电公司,从事供电技术工作。
初出茅庐,踏上工作岗位,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尽快掌握供电系统知识,齐延辉经常跟着试验检修工一起扛设备、做试验,搞设备检修,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原理、设备参数等信息记录在册,他用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小数据库,每次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边查数据边分析,每个技术上的难题都不会过夜。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实践,已对供电系统大网络和通信系统了如指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行业“尖兵”。
2015年,在候庄无人值守变电站投运前,齐延辉重点研究“无人值守+远程移动监控+人工”的联合巡检和立体巡检项目,使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巡检融合,形成了一个广泛的、信息高效互联互通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的新模式,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同时他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无线局域网,利用手机连接监控探头和照明路灯,实现了手机远程控制视频和照明系统。他利用二维码应用技术对现有供电设备进行统一编码管理,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设备详细信息,解决了以前冗繁杂乱的记录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治设备隐患的“内科专家”
该公司试验电工潘博被同事成为矿区供电网络的“内科医生”,从他手中检修过的供电设备已有上万台次,设备检修合格率达到97%。
今年2月份,在西峪110千伏变电站例行春检过程中,潘博和同事对西北一回出线开关进行高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发现给该开关加大电流时,开关保护装置动作,但是开关不能跳闸,起初他判断故障在跳闸回路上,随即就拿出万用表在布满花花绿绿的二次线路上这边测测,那边量量,查找故障,不一会他表示所有回路都正常,确定故障不在电气回路中,而是在开关操作机构里。随后打开开关保护盖,经过几分钟的查找,发现原来是操作机构闭锁系统中有个开关销子没有卡住,由于内置弹簧失效,销子不能及时复位,所以导致开关不能跳闸。
故障原因查明后,手准备处理故障,潘博发现操作机构内部空间狭小,更换弹簧困难很大,于是便想到给操作机构外加一套弹簧装置,使销子有力道能够及时复位,最终在设备申请送电前及时消除了故障,确保了北沟变电站供电及时恢复。
类似这样的情况,潘博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在工作中,他精于钻研,在技术专业问题上一丝不苟,经常和同事进行业务交流,非要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了解透彻才罢休,正是因为他这样勤奋好学,善于学习,业务精通,在2017年矿区举办的第六届职工技能大赛中,他轻松摘得全矿区电工组技能比武第一。
二十年如一日的“老外线”
今年46岁的杨华是供电所线路维护班一名“老外线”。一年365天,不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大雪封山的寒冬,他带着班组始终行进在巡视线路的路上。
2005年,杨华从铜川焦坪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来到黄陵矿业成了一名外线工。每次外出巡线时,他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杆塔的地点,基数,电压等级。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他都认真记录线路故障类型,处理方法等,不到半年时间,杨华已成为矿区供电系统的“活字典”。
2017年夏天的一天傍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接到电力调度电话通知的杨华被告知香上供水线路大面积停电,需要对线路进行夜巡。半个小时后,十名全副武装的线路巡视员在杨华的带领下,奔走在崎岖的上畛子七沟一川。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巡视,杨华靠着微弱的灯光发现了故障点,由于耐张电杆连接线脱落导致整条线路断电,在暗夜里,仅凭着应急灯微弱的灯光,杨华完成了登杆、架线、安装绝缘子等一套高空作业,抢修结束后已是凌晨一点。
“线路维护工的职责就是保护线路安全,把电能源源不断的送往千家万户,看到线路运行安全,我们的心也是踏实了。”杨华说。(张辉)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