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铁运公司张丽霞散文——在“伤痕”中绽放的青春

发布时间:2018-09-07 16:25:08 作者:张丽霞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叫“伤痕文学”。它占据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其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上山下乡,主要描述的是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以纪实文学为体裁的《梁家河》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十五六岁的北京少年在家人遭受迫害之际,背井离乡,来到全然陌生的梁家河,如何经历七年的历练,成长为一位信念坚定青年的过程。这本书正是描述了那段令很多人不堪回首的知青岁月,可是在这书中并未出现诸如伤痕文学所具有的——对于“伤痕”的愤懑、谴责、苦大仇深的悲情色彩。而是用平实的叙事风格描述了主人公对那段岁月已然超脱的心境和略带幽默的解嘲,虽能感受的切肤之痛,但更多地是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和感激。多年以后这位少年提到:“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在这片山山峁峁、沟沟岔岔的黄土地上,这位少年凭借坚定地信念和坚硬的品性在“伤痕”中走出了别样的青春。

转变让生活重新开始习近平在刚到梁家河时,面对“一颗汗珠摔八瓣,种一帽壳篓儿,收一鞋壳篓儿的土地”,“山顶洞人的生活”,也感到了孤独、迷惘、彷徨,也曾当了一次“逃兵”,但是在接受了姨父和姨母的劝说后,又回到了梁家河,并“由被动到主动,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要“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他努力弥合着北京娃和村里娃的差异,从而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段描述也为我们工作提供了一个方法,与其让工作拖着我们向前,不如转变自己观念,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也许另一番风景正向我们走来。

读书让生活充盈馨香。习近平要求,青年人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他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自己身体力行这样做的。“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当“整个梁家河早早地进入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在那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中,读书成为了唯一的生活慰藉,在习近平看来“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读书、修身之于青年,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去除浮躁之气,多读经典;要吸取经典精华,明眼明心明志;要明心明信,培养崇德向善;要注重修德,勇于求索;面对纷繁冗杂的世间百态,作出正确的抉择。

实干让生活更加充实。习近平来到了梁家河,也将自己的实干、奋斗的精神带到了梁家河。他带领群众办“帖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打了一口甜水井,建起“沼气池”,筑水坝……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靠着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才带来了梁家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可喜变化。青春如朝日,如初春,十分珍贵,又短暂易逝。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勿耽于蹉跎,应勇于奋斗;勿流于幻想,要脚踏实地;勿畏于苦难,要砥砺成长。

淹没在苦难中的人会说,苦难是一种不幸,而走出苦难的人,确认为是一种财富,是挂在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一帆风顺的人生并不值得艳羡,能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才值得钦佩。正如习近平指出,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作者单位:铁运公司)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