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运公司自1987年筹建以来,风雨兼程31年,取得了受人瞩目的发展。从最初的一片滩涂到现在高楼林立,从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人工扳道到微机联锁,从人工捣固到机械化捣固,从运能不足600万吨到设计运力1800万吨,这些巨大变化、发展,无一不包含着几代铁运人的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这正是“北移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创业、拼搏、创新精神,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和实践的洗礼后,在他们所守护的铁路线上熠熠生辉。
创业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1992年,贺晓义成为铁运公司第一批蒸汽机司机,他与同事们担起了运输先头兵的担子。尽管当时汗流浃背、满面炉屑是火车司机的标配,他却凭着能吃苦、能拼搏的干劲坚持下来,这一坚持就是12年;2004年,为满足发展需求,公司引入高性能的DF4B型内燃机车,面对眼花缭乱的电线排列、电器构造,惊叹之余,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厚厚的笔记本里记满了他研习机车构造原理和配件电路图,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不负众望的他在同批次培训人员中第一个取得了内燃机车司机证。勤于钻研的他,还凭着不服输的精神练就了单机连挂作业功力绝技、绝活,总结出的《机车应急故障处理措施》至今还是司机处理机车故障的“法宝”;2014年,他在球友会网页版首次举办的专业技师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铁运公司第一位首席技师。28年风雨陪伴,铁运公司的运量也从0.73万吨跨入1000万吨行列,而今的他依旧一往如前,践行着入党时的承诺,为公司拧紧安全阀发挥着光和热。
拼搏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突突突……”捣固机开始工作了,不远处的樊铜生微侧着身子趴在枕木头的石渣上,全神贯注的观察着前方十几米处的钢轨。他的任务是指挥起道将小坑小窝抬到标准高度,工作看似轻松简单,但趴在石渣上却不好受,冬天冰冷刺骨,夏天滚烫似火。他深知线路工的作业标准是按毫米计算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从2013年担任工长起,在捣固机的轰鸣声中,他一趴就是5年。每往前走上5米,他就要趴上一次,一天下来少说也要趴上百次。50多公里的专用线,别人用走,而他则是“匍匐前进”。铁运公司共158个岗位,像樊铜生一样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职工还有很多很多。因为他们的迎难而上,才有了17年的安全运输周期;因为他们的吃苦耐劳,才有了累计一亿八千万吨的发运量;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安全运输400万公里的记录。
创新精神是本质,是前进之基。“这些都是我平时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慢慢摸索琢磨出来的。一次发现外涨车辆测量鉴定作业,需一人紧贴车体,在车辆两端上圈梁内侧拉线,一人在车辆上圈梁中部用钢尺测量读数,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被称为“五小能人”的王军正在和参会人员交流自己的心得,他讲的这个是他革新后的外涨车辆测量器具,被评为“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这个小创新不仅简化了测量作业的复杂度,避免了作业人员上下攀爬车辆,还提高了测量作业安全性和准确性。在公司“五小”成果库中,有22项都是他个人的“专利”。随着铁运公司“全员创新”氛围的日渐浓厚,让每个人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着日常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真正做到了以创新降成本、以创新提效益、以创新保安全、以创新以促发展。
正如“只有扎根在泥土里的种子,才有茁壮成长的希望。”铁运公司深入基层一线挖掘汇聚铁运动力之源的创业精神,凝聚铁运胜利之本的拼搏精神,牢固铁运前进之基的创新精神,让新时代的“北移精神”成为助推铁运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张丽霞 赵媛媛)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