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几人愁,滚滚长江天地流;何不挥毫写人生,今生今世无所忧”。曾经年少的我们早已步入人生轨迹,慢慢地篆刻着历史徽章……
那一年我们大学毕业,师生间依依不舍,但为了各自的梦想奔向全国各地,而我们来到了荒凉的陕北高原落地扎根。
1989年,在革命圣地延安,华夏祖脉黄陵,桥山脚下沮水河畔,年轻气盛的我们在这里点起星星之火。
三十年前,我们坐长途汽车,翻越不知道多少个山头,跌跌撞撞地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人心塞:荒凉的大山里稀稀拉拉有几户人家,袅袅青烟从农户家飘来,清澈的沮河水从山间流过,不时有几只苍鹭划过天际……看着这一切,不知道当初是有多大的勇气选择留下来。
从车站出来,来接我们的工作者不知从哪借来的板车,勉强能装下行李,我们推着车子,护着行李,走过坑洼的街道,穿过无人的小巷,顺着河道旁,走向目的地。
简单的安顿过后,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和岗位,开启了梦想之旅,我们各自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之奋斗,一晃十年,同学们的校园之情还没有淡忘,还时不时聚聚,坐在一起谈谈心,一起怀念在学校的美好时光,这也是唯一值得怀念的记忆。
1999年,美国连续采煤机组抵运矿区,看着从没有见过的庞然大物,一股热血直冲我们的头脑,唤醒了对梦想的渴望,更激发了我们要为国争光的信念。
随着岁月的变迁,一块块煤被运往大地,走过中国大半个土地,十年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1996年,在一号球友会(中国)选煤现场, 2441号专用线通车仪式上,你兴奋的神态,温柔的眼神,深情的回眸,深深地吸引了我,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你的样子让我不曾忘记,在那一年我们相识。
在走过的四年里,我们从相识到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你跟着我学会了吃苦,学会了自立,时常牵挂着我们的安全,慢慢地你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成了一名有责任心的“矿嫂”。
时间转眼即逝,二十年一晃而过。如今,一起来的同学已经步入不惑之年,都有着自己的家庭,经历过不一样的人生和故事……回忆斑斓的过去,有平淡、有精彩;有悲壮哀凉、有尽放欢颜;然而回忆总会让人悄然落泪……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回想我们的蹉跎岁月,让人感叹和珍惜的事物总是那么多,那么深,那么久!多得无从统计,深得难以衡量,久得无法忘却。
2008年,矿区煤化工园区开工建设,矿区发展走向多元化;2009年,二号球友会(中国)年产突破700万吨,矿区年产量突破1200万吨;2014年,矿区三期电厂建成投运,实现煤产自销,将“乌金”转为绿色电能的梦想,走上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三十年的光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一朵,稍瞬即逝,回溯三十年发展,黄陵矿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应用掀开了无人采煤的历史画面,矿工兄弟可以坐在主控室,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挖煤了;黄陵矿业荣获全国工业大奖,这是煤炭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矿区强大了,人们的日子也变得富裕起来。
职工们住着高楼大厦,开着私家车游山玩水,他们下班打打太极,骑车慢跑,带着孩子在空旷的操场上散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刻。
步入中年的我们,坐在山顶上,看着这片土地,拿出一张张早已发黄的照片,逐一回味过去,凝视着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他们清晰可见的影子在脑海里一一闪过。
三十年前,我们是那么的年轻、天真和充满朝气;三十年前,这里生活环境艰苦,我们坚持了下来。三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头发变得稀疏发白,脸上皱纹像沟壑一样,三十年的时光磨砺,早就心静如水,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与这里的每座山、每滴水、每片土地、每片天空融为一体。看着矿区从荒凉的穷山地变成一座现代化的产煤基地,心里感到很自豪,我们的青春奉献在这里,今生无怨无悔。(作者单位:机电公司)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