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2019年9月2日陕西日报第七版
本报记者 程靖峰
通讯员 王文军 李金玲
三十而立,对于企业亦是如此。
1989年至2019年,30年间,黄陵矿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在煤炭工业历史性转变中,实现了现代能源企业的辉煌转变!
从人挖炮采到智能化无人开采,从单一的煤炭产品到煤电产业联动,从荒芜的河滩地到现代化工业园区,从身临困境到如今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黄陵矿业在陕北高原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奋斗史,一部硕果累累、催人奋进的发展史。
三十而立正青春。历经30年发展,黄陵矿业沿着“绿色发展”的目标愿景,确定了“三做一打造”战略规划,即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开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腾飞新航线。
“战略北移” 开疆拓土
时间回到30年前,作为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和20项兴陕工程之一,也是中国能源投资和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四个试点单位之一,黄陵矿业在延安市黄陵县“白手起家”,肩负起陕西煤炭开发“战略北移”的重任。
陕西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和产煤大省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按照国家煤炭产业的总体布局,陕西省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思路:稳住渭北的两头,收缩渭北的中部,加快建设黄陵矿区,到21世纪全面实施“战略北移”。
始建于1989年、2001年实现阶段性投产的黄陵矿区是陕西煤炭开发“战略北移”的第一站。从建设初期的征地、改河、“四通一平”到一号球友会(中国)及选煤厂的建成落地,从经受住了投资中断、项目停(缓)建等严峻考验到一号球友会(中国)年产100万吨阶段性达产验收,黄陵矿业结束了长达12年的建设历程,实现了由基建向生产的转型。虽然黄陵矿区规划设计早,建设周期长,发展道路曲折,但却成为陕西煤炭开发“战略北移”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2004年,是黄陵矿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二号球友会(中国)全面开工建设,煤矸石电厂第一台锅炉点火成功;这一年,球友会网页版成立,黄陵矿业正式划归其管理。作为球友会网页版的核心骨干企业之一,黄陵矿业在陕北建设发展的战斗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战略北移”的号角声中,借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黄陵矿业以资源置换资本,江苏悦达集团注资进军煤业,双方珠联璧合,共同出资建设二号球友会(中国)。就这样,双方携手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十五载,此次合作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探索与实践,是和而不同的两种文化融合,更被称为苏陕合作的典范。目前,二号球友会(中国)产能达到800万吨,2018年产值达到44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生产能力从100万吨提升到1550万吨,营业收入增长了198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70倍,总资产达到310亿元,产值突破100亿元,拥有1000多项国家专利和发明创造,黄陵煤成为“金招牌”畅销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黄陵矿业实现了从“谋发展”到“大发展”,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在职员工8000多人的黄陵矿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化开采常态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黄陵矿业30年的发展巨变,承载着几代煤炭人的理想和探索。
20世纪80年代末的黄陵矿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区开拓者。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实现了采煤工艺由房柱式开采、综采、大采高600万吨综采的历史性变革。
曲志欣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作为国产智能无人开采应用技术的第一位综采队队长,他亲身经历并投身于这场实践。2014年4月2日,这一天让曲志欣终生难忘。在一号球友会(中国)调度指挥中心,两名员工身着白色短袖衬衣、胸佩工牌,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娴熟地通过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系统操控按钮,启动了井下综采工作面各个生产设备,顺利实现了远程控制煤机采煤和综采支架的推架移溜作业。
“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地面采煤”,这个几代球友会(中国)人期待的井下“无人化”智能开采梦想在黄陵矿业实现了。
这项技术工艺避开了“煤岩识别”等世界性难题,率先确立了基于可视化的远程干预型智能化无人综采技术路线,提出了国内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全新概念,引领煤炭生产方式变革,成为黄陵矿业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8年6月,“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实现了常态化应用,这是黄陵矿业的第7个智能化工作面。至此,该公司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所属矿井将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
30年来,黄陵矿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奔跑在国际煤炭开采技术应用的最前沿,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跟随到引领,实现了智能化开采技术领跑世界和常态化应用。
通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措施,黄陵矿业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保证企业安全发展。黄陵矿业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工业大奖以及陕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绿色“打底” 创造和谐富美新生活
盛夏时节,黄陵矿业繁花似锦,万物并秀。一座座灰白相间的高楼,绿色生态的花园式社区,与环抱四周的桥山相映成趣……黑色煤炭绿色开采,昔日粉尘飞扬的“煤城”已变身为空气清新怡人的绿色生态新区。
“建矿初期的办公楼是租的窑洞,职工们都住在筒子楼里,坐车去趟西安要从天亮走到天黑,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能过上现在的生活。”袁建平是第一批参与黄陵矿区项目建设的大学生,提起黄陵矿业的发展变化他感慨万千。
历经30年发展,这个曾经半天到铜川、一天到西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沟沟”通上了高速动车和高速公路,通电通水通气,矿区职工年人均收入突破1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艰苦创业的黄陵矿业人看到了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集中力量对几十年形成的矸石山进行集中治理,位于鲁寺村的一号球友会(中国)矸石山就实现了“黑山”变“绿山”的转变。修筑挡土墙,建设拦矸坝,完善排水系统和消防通道,分期绿化造地……一系列坚强有力的举措,让昔日的“黄土包”披上了“绿衣裳”,当地群众对矸石山的治理赞不绝口。
对于采空区治理,干净整洁的南河寨社区便是最有力的证明,社区内篮球场、路灯、公厕、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应有尽有,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昔日村民心中的“伤疤”早已抹去。
不仅如此,黄陵矿业在生产侧不断研究探索绿色高效开采技术,节约有限资源;在消费侧实施清洁利用、超低排放。将固体、液体、气体封闭在链条之内循环利用,实现了煤炭资源有效价值的“吃干榨净”,固体废弃物、废水的“零排放”,气体的达标排放。
职工安居乐业也是企业的发展追求。黄陵矿业近2000户职工家庭陆续搬进新房,文体中心落成,精品生活超市投运,引进绿色果蔬、支持幼儿教育、狠抓扶贫帮困,先后建成了职工食堂、大学生公寓等配套设施……一个职工住有房、行有车、乐有场的现代化矿区屹立于陕北高原。
煤电联产 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
2018年,黄陵矿业抢抓煤炭市场机遇,深化改革全面发力,业绩指标强势增长,全年煤炭产销1550万吨,发电33亿度,铁路运量1050万吨,营业收入107亿元,实现利润超过46亿元,上缴税费28.6亿元,多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黄陵矿业人多年追求的产值百亿、智能化生产全覆盖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良好的发展基础上,黄陵矿业人有着更远大的目标。球友会(中国)企业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煤炭资源有限,解决没有产能增量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其他产业下功夫,因此,黄陵矿业提出“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全力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
黄陵矿业发展电力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有煤炭资源做支撑,水资源丰富,同时,由于黄陵矿业地处革命老区延安,国家在电力通道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电力板块将成为黄陵矿业重要的增长点。
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总经理张代表示,电厂从2003年开工并在第二年完成建设,2006年二期建设完成,2015年三期电厂正式投产。今年上半年,黄陵矿业电力产业板块在电量下滑、电价下调、环保压力加剧等经营压力下,依旧实现了盈利。电厂项目已成为企业就地消化煤炭“副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黄陵矿业电力产业将与煤炭产业并驾齐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黄陵矿业煤炭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四对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常态化,电力产业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55兆瓦,年发电量达到220亿度,矿区将建成多元产业主辅互补、协同发展,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在这个千帆百舸、竞发争流的新时代,我们要脚踏实地再创业。创新要实、文化要实、发展要实,通过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是黄陵矿业实现二次腾飞的根本保障。”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09/02/content_17879.html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