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面花,俗称花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在黄陵农村的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礼馍,它以做工精巧,造型别致而著称。面花流传在黄陵农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黄陵民俗中,从婴儿降生到结婚之嬉都有送面花的习俗。面花的手艺并不难,在黄陵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做,但要做得精巧,也不容易,我的婆婆从小在奶奶(上辈人)的影响下,也非常喜爱面花,从小跟着奶奶学习面花。直至今日六十岁,她一个农村大娘,一辈子痴情面花,把所有的苦难都化作对面花的热爱,巧手捏出幸福人生。
每逢周末节假日,在家都可以看到一个埋头、认真做面花的背影。幸福的人生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的婆婆从生下来就双耳听不见,打小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什么,因为自身缺陷,导致性格很要强,做事很努力。
2011年师从黄陵面花省级传承人王民政、赵爱芳,学习面花;2013年师从黄陵秦韵民俗公司创始人王强,学习人物塑像;2014年获得黄陵面花省级继承人资格。近多年在老师赵爱芳的带领下参与黄帝陵清明节祭祀、重阳节祭祀花馍、黄陵森林公园公益花馍团队制作,婆婆凭借着自己对面花的喜爱和自己坚强的意志,一直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截止现在参加大活动20多起,她坚信年龄阻挡不了自己的做面花的决心,人上在世,人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离不开人,它是黄陵人的精神支撑,是鼓励我们黄陵人滿怀信心勇敢面对挑战的源动力。
每逢腊月婆婆都会去师父家待上半月之久,习做祭祀面花。每次回来都会激动的讲上半天。“我的师傅不光手艺了得,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之前做的面花造型粗犷、色彩单一,不易保存。现在不但造型更加精巧,更重要的是在揉面时加入了矿石颜料、盐水和防腐剂,让面花的颜色艳丽均匀,保存时间更长...”每当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会静静的听她说。
因为对面花的热爱,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婆婆常常改进自己的面花手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她多次参加县组织的民间艺术技能培训班、省级、县级开展面花手艺交流活动,曾获得过“最美家庭手艺人”“才艺展示优秀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9月参加陕西省文化教育部主办的陕西师范大学第六期研修研习面花培训班,为期一月之久,学习基本功用手揉、搓、捏、用剪刀、木梳、顶针、竹棍等各种工具,剪、压、排、扎制作出的各种造型不一的动物、植物。培训结束回来拿了许多自己的作品,有双龙戏珠、百鸟朝凤、百年松柏、十二生肖,作品惟妙惟肖,较之前进步很大,这次培训更加强了她对面花制作的信心。
记得有回刚进家门,发现家里有好多学生,原来是长安大学“非遗‘面花’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黄陵县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继承人来了,这些学生看到婆婆的作品,觉得很神奇,也想学习怎么捏面花,婆婆就手把手教他们捏简单的花。临走时有位学生激动地握着婆婆的手,希望还有机会再来拜访。
我很敬佩我的婆婆,她从小双耳失聪,在她的世界没有热闹的声音,但丝毫不影响她对面花的热爱和执着,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前半辈子给了家庭,我的下半辈子,我想留给我的事业--捏面花,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黄陵面花的无比魅力”。
黄陵面花寄托着我们黄陵人对皇帝的崇敬与祭奠。它反映了黄陵人民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和对先人的无比感戴之情,同时它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是人们不忘先人功劳,祈予平安的现实表现手段,这种传统习俗贯穿古今、弥久不衰。(作者单位:矿业宾馆)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