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诗云:“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注意到了《鬼吹灯》这部网络小说,看了由其改编的几部网剧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了一下原著。从精绝古城中,鬼国的无底鬼洞和人眠图腾,到龙岭迷窟中的鱼骨寺庙幻觉鬼墓;虫谷的閩术,尸洞肉芝,到昆仑神宫的冰川水晶尸,轮回神珠,穿越了中国的四大神秘境界,通过《鬼吹灯》,我了解了许多历史、地理的知识,同时也使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可以想象,在夜深人静的封闭墓室,在杳无人烟的奇险洞穴,去瞻仰古人的遗迹,搜寻遗失的珍宝,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每次主角们出生入死,都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共鸣力量,一个个超自然的现象挑战这我们神经的承受极限,古人奇异的思维方式震撼着我们的科学理念: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超越生死的存在?缥缈的周天易卦是否真能预示这命运的走向?千古一墓的墓主是否真能在死后羽化升仙?在死亡的尽头是否真的有虚无的幽冥?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是其中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当同伴遇到危险时,他人奋不顾身地舍命相救,当遇到狼群袭击时,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敌,或许正是这一次次互相帮助,齐心协力,使他们在一次次的绝境中找到了生的希望,死里逃生。书中提到,每个古墓进入后只能取一两件古董,并且要将棺木盖好,不得破坏墓室,以防激怒墓主。无论书中还是影视剧中,多数企图尽得财帛的人多因诡邪或机关丧命。其实不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贪婪。贪欲之膨胀,开始时的谨慎态度没有了,结果一旦判断有误,最后被迫出局。任何时候将自身的人性弱点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追求的念头适可而止,才能得以长久圆满。
怕鬼不倒斗,倒斗不怕鬼,人类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恐慌是人群中传播最快的病毒。但是只要大多数人保持冷静,也就等于建立了一道阻隔恐慌蔓延的防火墙。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解读还不像现在这么深入,人们习惯于将解释不通的事情全部归结于神鬼之说,之所以对死亡后的事情有诸多的鬼怪只说,也是源于对未知事物和未知世界的不解和人“向生畏死”的潜意识。
灯灭不倒斗,鸡鸣不掘金。古人或许早已知道:蜡烛熄灭说明墓室中缺氧,所以必须离开。只是后来的有的人无视规则而窒息丧命,加上坊间诸多不解传闻才有了“人点烛,鬼吹灯”一说。“人点烛,鬼吹灯”这是活人与死人的千年契约,古代的文化与精神,也在这千年中,固执地传承着,或许会到明天,后天,永不泯灭。
叹服作者想象力和知识涉猎的同时,其书中对易学的一些见解同样让人深有同感:易学起于《易经》,被历代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迷信文化的发展。然而真正的易学实际上是古代科学,是中国古人根据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探索总结的科学指导学问,只是在真正的实践方面却有不同的路线:科学与迷信。迷信与科学是由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决定的,知其然而神鬼化的为迷信,迷信不过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未知事物神鬼化的产物,这或许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或许很多极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不被多数人认同或理解。
细细品读之下,发现书中对传统文化、易学、人性、民风易俗等内容的涉猎广泛,同时也在诡秘悬疑之中传递着守“道”尊“法”和对死亡的敬畏。“道”说的是自然之道、人性之道,“法”说的是科学、方法、古法、自然之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散发出的养分和古代文化的烙印不仅承载着文明,同时也包含着有待我们不断发掘的科学瑰宝。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