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四起的冬季,北风呼啸过耳畔,冬正在往着深处走去,一年中的四季也将走向末端,说明一年又将过去。年复一年,日子实在过得太快。
记忆里的冬,是平房老屋里的味道,就像是放了一年的军大衣,来年再拿出来穿在身上的味道。冬季里奶奶爱煮包谷珍,像红薯、南瓜这些个糯性食物会煮的稀烂,佐食的清口咸菜是最下饭的,我常骑在走廊的水泥板上一吃一大碗。后来,无论是烤肉滋啦冒油,部队火锅里咕噜咕噜的泛起的气泡,还是石锅里米饭的滋滋声,再好的饭局都不及这一碗的治愈,可以说食物承载了我对于季节的大部分记忆。
儿时的冬天是食物匮乏的季节,但冰糖葫芦赋予了我们记忆里美食最艳丽的色彩,可谓是北方冬天最独具特色的“甜品”。 金黄色的外壳里面包裹着山楂,酸与甜的融合,颜色艳丽多彩,一眼望去甚是美味。甜甜脆脆的外壳与酸酸的山楂相结合带给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味蕾记忆。似乎每个孩子都难以独挡糖果的诱惑,即使糖外衣里面包裹着酸酸的山楂。孩童时代最奢侈的冰糖葫芦吃法莫过于整串冰糖葫芦的糖外衣都被舔的干干净净了,山楂却丝毫未动一口。还是喜欢这样古老的冰糖葫芦,透明的江米纸,入口即化。那个时候傻傻分不清楚,江米纸到底能不能吃?煮过的山楂压成扁片,裹上糖浆冷却定型,经过再次加工山楂的酸度得以中和,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吃上一串。
那个时候矿区大院里叫卖冰糖葫芦的商贩后面必定跟着一群欢乐的孩童,追着叫卖的商贩跑出好远,才如愿以偿的买到一串。大街上摆摊售卖冰糖葫芦档口前驻足的孩童,眼巴巴的看着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眼里满是渴望。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早已在我们的记忆里远去,连带着那些小小的渴望也离我们越来越远。记忆里的那份美好,似乎一直停留在那里,不曾改变。
孩童时代总是期望时间过得快些再快些,这样就可以像大人一样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拘无束,愿整个冬天都能吃到冰糖葫芦,整个夏天都能与雪糕相伴。只是这样的日子真的来临时,我们又总期盼日子过得慢些吧,再慢些最好不过,因为一切又都变了。
大街上叫卖的商贩早已消失殆尽,沿街的档口早已被商铺取代,记忆里单纯美好的味道也变得丰富起来。味道的演变先从做冰糖葫芦的选材上,从原来单一的山楂,到如今拓展到各种水果甚至蔬菜、零食都成为了冰糖葫芦原料,不得不惊叹商家的想象力。
小时候并不懂得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里写到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是怎样的情愫?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冰糖葫芦就像社戏中的蚕豆一样,每天都能吃到,味道本身也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我们吃蚕豆、吃冰糖葫芦的心境变了,童年一去不复返了。
人间充满看似坚硬其实脆弱的关系,牵系彼此的纽带也仅仅是各种移动终端。这个时候最具实感的反而是记忆本身,那些雪夜拥炉的瞬间,那些围绕在一起的笑脸,那些浸润在身体里的食物的暖意。
冬往深里走深,雪也来过。一个人的内心通透明亮,和祥与幸福就会随之而来。与雪对坐,竟生出通透明了之心境。安静下来的冬日,有了更多与自己相处的时间。雪落的安静且欢喜,它的生命是在做一场减法。一件一件地卸落,一样一样地放下。轻盈的身姿,来自于内心的空灵。“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不争,是一种智慧。自明,是一种慈悲。
一个“藏”字把冬天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冬藏”,是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储藏起来,也是指某些鸟兽冬季迁徙或蛰伏,还有内养生息之道。盛开与凋零,起落与沉浮,都被内心接纳。安稳于日子,与一些细小的幸福缠绕。
再宏大的生命架构,都是由一点一滴组合起来的。小雪后,冬韵加深。河畔上的风,吹过城镇的街道,北街的繁华依旧。一些老铺常年出售着与光阴有关的故事。
在一丛旧书中徘徊,发黄的纸张上,文字清晰可见。日子是过得很快,幸好所有的过往都还有迹可循。过去的,现在的,都在其中呈现。跳蚤市场里淘出几本喜欢的书籍,旧书是论斤称的。内心的窃喜,在冬日蔓延。暂且把肉身藏在书籍成堆的寻找中,寻找着与自己内心契合的事物,深藏修形,把自己不妥当的言行,及时剔除与修正。
冬日,与父亲闲叙。他总是用“风雪壮精神”来激励我。生命中哪里会没有寒冬?风雪来时,困难处,才是锻炼自己的时刻。行在难时,忍辱负重,咬紧牙关,内修外调,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
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的气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精气神。人活得就是一种气节。一个有志向的人,就算是在风雪中,也会活得精神饱满。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