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矿业宾馆雷喜娟散文——陕北年

发布时间:2021-02-05 11:05:24

作为一个地道的陕北人,在窑洞里出生,黄土地上长大,信天游里泡熟,对回陕北过年有种特殊的情结。

黄土地的年是陕北乡亲们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团圆相聚,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托于过年,小朋友们也最喜欢过春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还可以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都是婆姨们。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持。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过得不好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和犄角旮旯都要收拾得干干净净。糊窗子剪窗花,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炸油饼圈圈,炸油糕,炸丸子,做酥鸡,蒸老八碗,过年的吃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浓浓的年味把整个腊月渲染的忙忙碌碌、沸沸扬扬。随便走进那个村子,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每家每户飘出蒸黄米馍馍和炸油糕的香味,还有香喷喷的卤肉和炖羊肉的味道,袅袅白气,月余不散。年味愈演愈烈,仿佛庄户人家自酿的高粱酒一样清冽醉人。

就等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坛,挂红灯,放鞭炮。打醋坛,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把铧铁烧得亮红亮红,一边往上浇醋,一边窑里窑外的跑,每一个角落都要跑遍。名义上是敬神神,实际上讲卫生,给窑里消毒了。要在灶神爷前放些吃食,祈求来年不缺吃。夜幕降临,家里的老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辈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放烟花。细心的婆姨在窗台上放上刀斧,在门后立个擀杖,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熬年”,洋名字叫“守岁”。孩子们枕头下一定要压些钱、几个炮、一圪堵蒜,一方面辟邪,一方面祈福。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大家便早早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女人们和面包饺子,饺子里面包上钱,在太阳出来前,把饺子煮出来,祭祀完祖先,一家人开始吃饺子,谁吃出钱就说明今年有福气。有时候我们这些孩子吃不出钱,急得手忙脚乱,大人们就偷偷把吃出的钱塞进饺子里拨在我们碗里,看我们吃出钱雀跃欢呼的样子,他们就相互眨眨眼睛,笑得合不拢嘴。

初一是本家亲戚之间走动、拜年,初二拜丈人,村子里结婚了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带着婆姨娃们,说说笑笑地出门了,初三开始走亲访友,大家相互拜年,马路上人开始多起来,一个个穿着新衣服,头发梳得光灿灿的,相互见面,无论认识不认识都会说一句:过年好哇!

闹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排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排到谁家,谁家就要认真的准备一番,酒、香烟、瓜子、水果糖,见人就要递,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一边是村里闹秧歌的,一边是家家的小展览,看得人眼花缭乱。

正月十二开始,城里就开始红火了,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打腰鼓、胸鼓的、耍龙灯的等等,一队队轮流在十字街口表演,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家摊贩也把琳琅满目的物品摆放在了街道两旁,还有那卖饸饹面的、卖饺子的、卖羊汤的纷纷吆喝着,叫喊着,冷风一吹,就算脑袋再往衣服里埋,那香味也直往人鼻子里窜。

一直闹腾到正月十五元宵以后,这个年才算是过完了。

年关越近,思乡情越切。总会想起窑洞门上挂的一串串苞谷棒子,过年炕上的一个个老碗,大人娃们那一张张红彤彤的笑脸。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