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职工都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这一成绩的背后,得益于企业积极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培植创新土壤,让有创新热情但“心里没底”的普通职工也敢于展示自己的想法,实践发明创新。
3月17日一早,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技能大师李海清来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按照习惯,打扫完卫生后,他开始忙乎各种各样的工作。这间有着30余项发明专利和60多块奖牌的小小工作室,是李海清和26位工友、徒弟施展高超技艺和发挥奇思妙想的天地。
近5年来,李海清和他的团队斩获创新成果20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6项,工作室被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带动和营造了全员创新的氛围,在机电公司这片土壤上催生出许多“发明创新之花”。
“削苹果”带来的灵感
2018年,为降低外委检修成本,机电公司准备开展矿井皮带滚筒包胶业务,然而,结实又坚硬的橡胶皮成了维修滚筒工作的“拦路虎”。
清理橡胶皮工作需要两个人用火烤软橡胶皮,再用电锤一点一点地将其敲打下来,工序烦琐,费时费力,且质量不理想。为此,机电公司技术人员不断摸索新方法,但是始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何快速高效清理掉滚筒上的橡胶皮?”李海清费了不少心思。他每天翻阅专业资料,时刻都在脑海里想象怎样制造一台机器,既能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又能快速将滚筒外围的橡胶皮层清理得干干净净。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清看到妻子削苹果的情景,突然来了灵感。
“制造一种设备,像削苹果皮一样将滚筒外围的橡胶皮一层一层地削掉。”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加工,李海清成功制作出了一台滚筒剥磨一体机。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橡胶皮清理效率由原来的两人一天提高到了一人两小时。
围绕技术瓶颈搞创新
“这台设备是由我厂职工利用水泵、风机和一些边角料、管子等材料自主设计制作的,仅这一项创新成果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成本50余万元,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机电公司总厂电修车间,经理徐建军指着正在使用的自动水循环冷却装置介绍道。
2015年,机电公司在调试大型水冷电动机时,由于电机排出的高温水无法循环使用,只能直接外排,十分可惜。
为解决这一难题,工作室成员设计制作了这台自动水循环冷却系统。该系统由冷却装置、温控系统、液压系统、PLC检测系统和电机固定平台等5部分组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各种水冷电机调试,还可以运用到减速机、摇臂等设备的调试上,实现一机多用。
“我们围绕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注重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创新的最大动能,使创新真正达到提高作业效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目的。”徐建军说。
全员创新的制度土壤
李海清的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房间+一位大师+一群弟子”,支撑其创新的背后有一套保障和激励机制。
为激发全员创新积极性,机电公司先后出台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全员创新标杆激励制度》等5项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培植创新土壤。
朱海伟是该公司机修车间综采维修钳工。他说:“以前,我只知道按部就班修理设备,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创新,在师傅李海清的指导下,我已经研发出3项创新成果,其中减速机齿轮间隙调整装置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刚开始有点子的时候,我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经过工作室成员反复讨论、试验,最终才形成创新成果。”朱海伟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各类创新项目260余项,80%以上的职工都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营造了“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良好氛围。
链接:http://media.workercn.cn/sites/paper/paper_content.html?type=grrb&date=2021-03-26&page=2&index=9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