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李东升:从普通工人到陕西省“首席技师”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1-11-19 11:59:29

他瘦削的脸庞,单薄的身板,鼻梁上驾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但眉宇间透露出坚韧、睿智,朴素的衣着,谦和的神态,嘴角总是带着一丝腼腆的笑容,这是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技术带头人李东升给人的第一印象。

32年的时间,李东升从一名稚嫩的设备维修电钳工一步一步成长为机电技术骨干、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不久前又被授予了陕西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没有苦哪里有甜,时间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一个人可以没学历没文凭,但不能没知识没技能。当工人就要当一个技术过硬、水平一流的优秀工人。”1991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李东升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

李东升深知自己的起点不高,就在工作时间之外,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努力为自己“补课”。

目标在前,他搜集了大量关于维修的书籍和资料,仔细研读。每一次维修,他都详细梳理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不断实验确认、动手操作,不断磨炼专业技能。23岁是青年人最为潇洒、写意的青春,陪伴他的不是恣意玩乐,每天雷打不动地学习,那一页页手拓、笔绘的图纸,那一本本陈旧卷页、不知传承的专业书籍,那一个个白昼黑夜轮回、疲倦而充实的值班,充填了他睡眠时间外的所有。

“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主要学习途径有两条,一是看书,结合实际操作,看一遍书,实操一遍,然后再看书,再实操。二是向到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来安装机器的工程师学习。那时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正处于建矿初期,来矿安装机器工程师特别多,碰到了技术难题,下班了我就找机会跟他们聊聊天、套近乎,有啥不懂地就问了。”憨厚的李东升扶了一下那厚厚的眼镜微笑着向笔者说道。

“天下没有白吃的苦头”,日复一日的技术积累,让李东升有了“手到病除”的维修能力。1997年,公司开展技术大比武,李东升以理论和实践两个第一,获得井下电工组“全能冠军”称号,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技术大拿”。李东升这种乐于钻研、勤学苦练的精神和毅力,不仅给了他扎实的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知识基础,使他成为了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的技术大拿,而且也为他日后的技术革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道酬勤。李东升从当初的稚嫩的设备维修电钳工到机电技术骨干、人们口中的机电大拿,付出的努力、经历的辛酸,他绝口不提。

“该努力的年纪里,谁还不得吃点苦,没有苦哪里有甜?我一直相信,时间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李东升笑着说。

在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创新

“找问题要找根源,在彻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是我们的责任!”李东升说。

从事机电工作以来,李东升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传统主扇配电设计存在故障率高、信号干扰严重等诸多问题。李东升反复观察、思考、查阅资料,提出主回路旁路设计、变频器一二次增加电抗滤波设备、独立控制电源及独立生活电源布置等建议,一次性解决了主扇运行干扰等问题,主扇运行至今,事故率基本为零。

2007年,矿井越级顶电事故频发,多种方法试验无果后,他提出依靠矿井数字化网络,将采区变电所配电设备PBG高爆开关的综合保护器更换成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利用其装置的通讯与远控功能,加入编程,由矿井数字化后台软件来管理多级矿井供电设备,越级顶电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2014年,公司实施科技兴起战略以来,在全员创新、科技“五小”活动中,李东升更是活跃分子。他结合井下实际,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深入思考、反复琢磨。积极参与矿井供排水、运输系统、生产辅助系统等升级改造,先后完成了《改变采区变电所安装方式》《大巷供排水管路无腿棚安装方式》等4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5项,提高了矿井机电管理水平。

优秀的企业总在未知中不断探索发展路径,优秀的人总在前进中不断自我挑战。近年来,由他设计的多功能电气实验平台,开关检修效率提高50%;设计的T140钢带液压整形设备每班节约人工2人,整形效率提高35%;与设备厂家合作制作的全自动锚索机节约人工7人,效率提高55%,截割精度控制在了5mm以内;自行设计掘进工作面全液压自移皮带机尾缩短了移架时间,节约人工投入,月进尺可增加40米,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33万元。

共同进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智能矿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李东升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他积极主动承担了师带徒的重任,手把手的传授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李东升认真做好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在“传、帮、带”上下功夫、做文章,充分调动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他带头与年轻员工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维修经验和技术绝活,引领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全员积极参与到技术攻关活动中来,形成了人人学技术、个个肯钻研的“你追我赶”的氛围。近年来,他利用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劳模工作室科技创新平台,现场培训200余次,开设“微课堂”50多期,手把手培养出16名采掘电工,培养了李成西、宋乃川等多名机电专业能手。

更让李东升自豪的是,李东升所在的劳模创新创效工作室2018年被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高技能人才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4年时间里,工作室先后解决生产难题300个,完成创新成果1000项,国家专利局受理专利项目69项,培养了19名技师,5名高级技师,1名首席技师,4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师傅当初手把手教我,使我受益终生。如今,我已经50多岁了,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退休。希望能再多培养些徒弟,把自己的手艺、诀窍传给更多年轻人,将技术分享出去,大家共同进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智能矿井。”李东升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