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不只存在于脉脉温情和归家心切里,还在很多触手可及的地方。
年货摊上,除了灯笼、塑料花、各式挂件外,还售卖对联和红包纸。这些店铺似乎永远都只在这几天出现,年头过了也就跟着走了。一副副春联被一一看过,一张张年画被一一翻览。“好日子”的欢喜之情,就跳跃在年货摊前由人们低头又抬头、翻过又翻回所编织起的精挑细选之间。
说“办年货是勤俭治家的中国人一年中最豪气的一次投入”,并不夸张。从采购各式各样的节日饮食,到添置美好寓意的年味物件儿,似乎没有哪件事,能比“办年货”更让我们心心念了。
而对于大部分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来说,贴对联、剪窗花、放鞭炮、蒸花馍,耍社火这些传统的年俗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因为只有这样,浓浓的年味才可以在传统的新年中氤氲开来。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近些年的年味似乎也变淡了。不过在儿时各种传统的过年习俗中,也让我们回忆和感受到了年俗的喜庆和珍贵。
关中花馍蒸出幸福年
从农历“小年”开始,蒸馍成为陕西各家各户的头等大事。各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三五相约,相互帮忙,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起面、发面、揉面、捏花色……一袋袋面粉在他们灵巧的手中不断变幻,升华为富有多项祝福意味的“春节符号”。
各家各户的厨房热气腾腾,一缕缕炊烟穿透清晨的薄雾萦绕在村庄上空,一阵阵馍香伴随着浓厚的“年味”沁人心脾。厨房的大锅里架着四五层笼屉,笼屉里全都蒸着花馍。对于地道的陕西人来说,蒸馍是过年的大事,基本每家都得蒸上几十斤面。中间夹着枣子、旁边捏着小花的馍叫‘献爷馍’,用来祭祀祖先;捏着各种造型的叫“娃娃馍”,是长辈给晚辈回礼时用的。虽然造型花色不同,但都代表着对新年的祝福。
社火耍起来才叫热闹
在陕西人们有“小初一、大十五”的习惯称法。除了各种灯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社火表演”。“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与明清、盛行于民国,包括“马社火”、“背社火”、“高芯社火”和“步社火”,用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呈现出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在城市最繁华的街道就会上演社火表演,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大人们伸长了脖子,小孩子就骑在大人的肩膀上,人潮涌动、人声鼎沸,那种情景真的是一生难忘。
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在方圆百里堪称一绝。侯官寨位于终南山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杨庄乡,东邻蓝田,北接历史名镇引镇。侯官寨村社火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延续至今。社火中的这位核心人物——牛老爷其实是村民们推选出来的“春官”,在古代农耕社会里,春官是皇帝派来报春的官员,而耕牛又是农耕社会里最能代表劳动力的牲畜。因此,历史中春官的形象都是骑牛到田间报春,牛老爷其实是侯官寨村民给春官起的小名。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侯官寨的庄稼人都要耍社火,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陕北唢呐 吹响新年的序曲
陕北唢呐经过多少年的演变与发展成为陕北的一种不可断裂的传统习俗,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在黄土高原上留下喜庆的回响,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新春闹秧歌,当然更离不开吹手的吹奏。
每当锣鼓家什咚咚、嚓嚓敲地响,伞儿撑开,扇子起舞时,你听那一曲曲古的、新的、流行的吹个不停,而穿红戴绿的秧歌队在唢呐的助威下才能尽兴发挥。到了元宵之夜,在街道和九曲滩前,也都有唢呐班的吹奏。庙会期间有时会有两三班吹手的吹奏,那就更热闹了,你一轮,我一阵,轮流吹奏,比高论低,把一个个前来敬香的人听的目瞪口呆,阵阵喝彩,让人沉浸在春节喜庆祥和的气氛中。
吹糖人画糖画 孩子们最爱的甜蜜新年
“肩挑糖担走街巷,手敲铜锣哐哐哐,引来孩童齐围观,吹个糖人好漂亮。”每到新年的年会上才能看到吹糖人的艺人,只见吹糖人的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备有糖料和其它工具。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然后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给孩子买上一个自己属相的糖人,孩子立马就能欢天喜地起来。
很多手艺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画糖人的。与吹糖人相比,画糖人要简单一些,先用油毡子在大理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待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光看着这些糖人糖画都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扫五穷 陕南年味也高涨
和关中的社火不同,陕南过年也有自己的习俗,扫五穷就是汉水上游的汉中洋县及其周边地区城固、西乡一带固有的年俗,在陕西其他地方是难得一见的。
扫五穷,又称扫五魔,扫五群,即扫除邪、怪、灾、病、贫五种魔群,是一种鲜见的民俗现象,每年农历正月初五,由社火会出面,在村民中挑选几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化妆成红、黑灵官,孙悟空,喜神,土地神,广成子,托塔天王李靖,毛女子等,在铿锵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由“土地神”领路,挨家挨户在村里走一遍(认为这些法力无边的天神会驱走五穷)。毛女子手拿小簸箕和小扫帚,在每家屋里扫几下,表示将家里的五穷扫走了,家中就会平安,不受邪、魔、病、贫缠绕了。有些妇女还请毛女子在新生婴儿身上扫几下,预示婴儿不生疾病,健康好养。主家除敬神、放鞭炮之外,还要给毛女子送红包,以示慰劳和酬谢。
陕南有腊肉才是过年
一进入腊月,陕南的不少人家就要开始准备腊肉了,腊肉特有的香味告诉人们:就要过年了。人们把分割成条块的猪肉、鱼肉,抹上佐料,放在大盆里腌几天,再取出来挂在柴火堆上熏烧。大山里有的是松柏枝、杉木枝等柴火,全家老少围着火坑烤火,这时,把猪肉挂在火炕上方的横木上,炊烟缭绕,烟熏火燎。
过十天半月,肉里的盐分熏干了,肉变成了金黄色,腊肉也就熏好了,里面混杂着松柏枝的香味,味道绝佳。陕南腊肉席是非常讲究的,先是凉菜,有腊猪舌、腊猪嘴、腊猪耳、腊脸、腊猪肝、腊香肠、腊排骨、腊瘦肉、腊砧板肉、腊猪蹄。再是热菜,有豆腐干炒腊肉、血豆腐干炒腊肉、盐豇豆炒腊肉、干洋芋片炒腊肉。
安康新年里的那一口甜杆酒
小时候跟着爸爸喝过安康的甜杆酒,那一口清甜至今流连忘返。
安康人爱酒是出了名的,“无酒不成敬意,无酒不成宴席”,而甜杆酒便是当地人的上乘之选,每当新年临近,大山深处的农家都要开始酿酒,寒冷的隆冬时节,甜杆酒的幽香迷漫在山里人家,酒让这里的一切变得更加亲近而柔美。
相对于白酒复杂的工艺,甜杆酒制作简单,纯手工,是纯自然的返朴,是一种绿色天然的上佳饮品。它以甘蔗、玉米杆等为原料,清水伴曲发酵蒸馏全人工制作,没有白酒的浓烈,也没有红酒的娇柔,口味纯正,平淡而不失韵味。喝一口甜杆酒,新一年的日子也像酒一样甘甜。
古都西安 元宵灯会更醉人
虽然元宵节的时候全国各地都会有灯会,但是陕西作为元宵花灯的发源地,古城的元宵灯会最喜庆。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如今,每年元宵节,古城城墙上都会上演热闹的灯会。红红火火,让年也变得圆满起来。
曾经熟识的年味渐渐消失在身边,曾经习惯的感觉渐渐成为了回忆!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的“硝烟”,满地的爆仗皮,揣满口袋的糖果,不知所以的奔跑!美好留在了心中,却成为了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去哪了,是成长让我们失去太多,还是时间带走了太多?
年味其实并没有变,只是人长大了,角色转变了,快乐方式和来源也变了。小时候,父母是年味的主角,他们用爱包围着你,给你置办上一身新衣,包上一个红包,做上一大桌饭菜,父母看着你开心,那是年味,是他们的快乐。
而人长大了,爱需要接力,你成了年味的主角,亲手给父母送上一个红包,给他们预订一桌年夜饭,带他们到处看看,拿起手机记录下他们开心的样子,你看着父母的笑容,这是年味,也是你的快乐;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陪伴永远就是最珍贵的年味;这也是长大后的我们的年味,是我们真正的快乐源泉。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