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走进机电公司“智慧调度”中心,该公司机修、供电、信息、水厂4大业务板块系统运行情况清晰地反映在调度大屏上,调度员点击鼠标便可查看任何一个生产现场的监控画面。
“今年7月,我们建成了‘智慧调度’系统,把公司各单位的生产运行情况通过数据传输的形式反馈到调度中心,实现了生产运行集中监管。”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说。
今年以来,机电公司以“智能机电”建设为遵循,持续深化智能电网改造,实现了数据分析、设备运行集中控制,赋予了电网安全运行新内涵。
设备运行智能化
“这里是鲁寺变电站值班员郑龙龙,我即将开始鲁花二回的倒闸操作,是否开始执行。”“调度收到,我已清楚的看到你的图像,可以操作。”近日,在刚刚改造完的机电公司鲁寺110千伏变电站,值班员通过可视电话远程完成了倒闸操作。
在刚刚完成的供电智能化改造中,像这种新型设备不胜枚举。
在软件方面,更新了调配一体化的OPEN3000系统以及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系统,增加了智能辅助决策和保护信息处理等新型智能化软件。硬件方面,更是应用了各种智能服务器与安全接入防护系统,新增的AI模型管理、AR实景应用等辅助系统与光传输设备的安装,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引进的这些新型智能设备将极大的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人员安全性,实现远程一对一精准操作,不需要人员介入操作,避免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不安全事故。”该公司供电所副所长潘博说,设备智能化配合辅助系统,能够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地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性。
线路巡检智能化
“今天的任务是完成热黄79号至83号铁塔的巡检任务。”7月19日,在热黄110千伏输电线路78号铁塔下,一台搭载着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腾空而起,用时不到20分钟便完成了对输电线路的全方位、多角度“问诊”。
“如此快速准确地完成巡检,这要是放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有着30年外线工作经验的线路维护员杨华说道,“以前线路巡查全部依靠人工完成,而高压杆塔架设在山上,费时费力而且精准度不高。如今,应用无人机巡检技术,巡线效率是人工的10倍。”
今年以来,机电公司成立了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班,积极构建人才、设备、模式“三位一体”的无人机运维发展格局,建立“机巡+人巡”的协同巡检模式,全面推进输电线路运检由人工模式向无人机巡检模式转变。
线路巡检应用无人机,线路故障查找应用故障判别仪。针对线路故障人工判别效率低的问题,该公司引进了线路故障判别仪,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判别仪会第一时间锁定故障类型和故障区域,同时将故障信息推送给巡检人员,巡视人员便可组织“范围化”巡查,极大提升了线路巡视效率。
“以前遇到线路故障,维护人员需要进行拉网式巡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杨华说,线路故障判别仪推动了线路巡视向高效化、快速化迈进,有力保障了线路运行安全。
调度指挥智能化
“执行花家庄35千伏变电站6千伏花侯二回道闸操作。”近日,在机电公司电力调度,调度员通过远程操控便可实现60余公里外的侯庄无人值守变电站道闸操作。
今年7月,机电公司对电力调度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电网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调度智能防误、AI决策分析、参数模拟计算能量分析等功能。同时以智慧电力调度中心为核心,对供电所、机电总厂、水厂、信息中心四大板块实现统一指挥、监控、操作、管理,把各个业务板块的实时情况通过大数据集中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应急调度指挥 “信号收集全面、信息交换通畅、领导决策有据、事故处理高效”的目标,极大提高了该公司的管理效能、工作效率。
“智能调度中心实现了调度指挥中心与其他部门之间协调沟通,进一步强化了调度数据集约化、信息共享化、管理透明化。”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说。
下一步,该公司将针对模型化分析和应急处理过程中信息监测视角适应性进行研究,实现应急过程中辅助决策的智能化、可视化及信息的交互性,使“智能调度”切实成为系统运行的指挥中枢。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