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鲁寺至花家庄变电站输电线路通道上,只见一架无人机盘旋在线路上空,按照既定设计航线实现“站-站”之间自主巡视,并将数据画面实时回传至操作手显示屏,顺利完成供电线路巡视工作。这是机电公司实现无人机自主巡视线路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机电公司以“智能矿井 智慧矿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构建“智慧电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探索输电线路巡视工作新模式,实现了从“人力巡视”到“无人机人工操控巡视”再到“无人机自主巡航”的三级跳,开启了“智慧巡线”新征程。
“双脚丈量”480公里输电线路
“以前巡线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望远镜也观测不到供电铁塔顶端的情况。”线路维护班班长杨华回忆。
多年前,线路维护人员巡视线路都需要“眼之所及,脚必达之”,看着铁塔近在咫尺,想要巡视到位必须跨过山头,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要徒步行走几个小时才能到现场。
“矿区480公里线路大部分顺着山头顺延,每天要在山林里行走几十公里,巡视一座铁塔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我们走过去却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尤其,山路崎岖难行,爬山跨河,巡视线路困难多多。”杨华说。
每次巡线前,杨华和班组成员都要一大早起来准备物资,有的坐电力巡视车来到山脚下,再徒步上山;有的则骑着摩托赶往更远的地方。
令这些巡视人员“恐惧”的不止望不到头的座座铁塔,还有巡视过程中时常有各种蛇虫蚁兽伴随身边。
“擦伤刮伤算是家常便饭,最可怕的是被马蜂突然袭击。”安全班长崔涛说。
山林里到处隐藏着马蜂窝,不容易被发现,巡视人员有时路过不小心碰到蜂窝,被马蜂叮咬之后,手脸肿胀,他们忍着痛苦简单处理后又继续行进在巡视的山路上。
“科技巡检”提质增效
“准备就绪,可以起飞!”随着一声令下,一架搭载着高清摄像头的M300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飞行员”高新宇的操作下,平稳的在空中盘旋,鸟瞰着各基供电铁塔。
“自从用上无人机巡线后,过去10个人耗费4个小时的巡线任务,现在只需要2个人不到1个小时就能完成。”有着老巡线资历的王强感慨地说。
“2017年我们引进第一架无人机用来巡视线路,效率效果提升显著,现在已经部署有6架无人机,培养出4名合格的‘飞行员’,组成了一支无人机‘飞行中队’。”该公司供电所所长齐延辉介绍。
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该公司在线路施工、验收、故障巡视等领域已普及无人机技术应用,截至目前已出动无人机作业500架次,巡视线路超过1000余公里、杆塔3000余基,发现各类缺陷隐患280处。
线路巡视探索应用无人机技术,不仅能提质增效,而且能大幅度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全面推进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应用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电网系统升级转型的必然结果。
从“人工操控”到“自主巡航”
26日上午,在鲁热110千伏输电线路巡视现场,仅仅15分钟,无人机便完成了数百米长线路和数座铁塔的 “点到点”自主飞行、自主巡检、自动拍照等巡检任务。这也标志着机电公司供电线路巡视实现从“人工操控”向“自主机巡”的突破。
“以往人工操作无人机,由于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判断标准不同,巡视质量和结果会有误差,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齐延辉介绍,采用无人机自动导航巡检后,仅需一名监护人即可完成全部巡视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强度,巡视效率大大提升。
该公司技术人员通过M300RTK+P1组合对高频次巡检区域进行三维测量数据采集,通过大疆智图软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自动生成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上可设定一系列的巡视航点即可生成自动航线,航线生成之后,导入无人机,无人机即可自动执行设定的飞行动作,并实现数据实时回传等功能,完成线路巡检任务。
目前,该公司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开展线路走廊高精度激光点云影像数据采集,已完成3条线路80余公里的三维实景建模,剩余线路将会陆续完成建模,届时线路将全部实现无人机自主巡航巡检,线路巡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实现质的跨越。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