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 问
---读龙应台《目送》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我站在新华书店畅销书柜前,兴许是到了上班,很容易就被龙应台这段对慢时光的向往深深地吸引。已是春来,寒意渐退,啜一口绿茶,夜读《目送》,文字如夜色中海面上的灯塔,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笔端流露出时喜时悲,时惊时淡,时刚时柔的清醒,一点点叩问读者的情怀和人生。
还记得14年的那个夏天,我即将踏上去北方的工作旅程,父亲到车站送别,我怅然若失的心情,因此在微信中曾经转了一段这样的文字:“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条微信很快就在朋友圈里传开并点赞,同时大家也都记住了文字的作者。原来,这段文字出自龙应台女士的《人生三书》之三《目送》开篇。龙应台,女,祖籍湖南衡山,是我老乡,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很有意思的名字。
《目送》是一本透过家长里短写遍人间真情的散文集,在她难以言尽的笔端,展露更多的是细腻柔情、忧伤深邃。《目送》 用七十三篇短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孩子疏离、手足比肩、朋友聚散,写出缠绵和不舍、失落和放手,没有大政治,却写尽了小感情。柔肠百结后终于慢慢地、慢慢地领悟慨叹:“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就这样,她用文字透露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和难舍。
阅读总是伴随着无数的感同身受。《雨儿》一文,作者陪伴妈妈一起睡、聊天、洗温泉、坐公交车,让妈妈享受着有女儿陪伴的分分秒秒。不由得想起自己身边的亲人。去年10月那天,我给外公外婆打了电话询问近段生活和身体状况“还好吗?”电话那头传来外婆虚弱的声音:“没事儿,就摔了一跤……”,后来我母亲告诉我,老人家不小心摔裂了骨头,整整半个月天过去了外公外公还不让给我说。眼泪不争气的流,不知是心疼还是因关心不够陡增的懊悔。今年元月,中我休假到家,闲暇之余到书房上网,打开电脑,桌面上有一个文件夹,里边放着伯父出差时拍的照片,待打开时才发现:“流年,染白了他的乌发。”
今年过年牵挂着年迈的老人家,还有半年不见父母,想着要早些回家,却还是有些晚。弥补往往伴随着亏欠,在家的那几天,家里人给我开了座谈会,剖析我的缺点,要求我改正,期待我变得更加优秀。“批判会”完毕后,我躺卧在床回顾,瞬间被罪恶感冷却的心像是输了新鲜的血液,开始复苏和温暖起来。大学同学聚会时,大家谈起了家常,依然调侃我:你家人对你好严厉啊!!!我笑而不语,听内心作答:“如果不是他们的严厉,我不会明白做人要感恩,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人渐趋成熟,才更明白那句“我是为了你好”的深刻含义,已然,错过的太多。还记得在空间看到大学古代文学老师发的日记,其中讲到父亲离去后“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懊悔,我是个感性之人,未看完我便泪满盈眶,所以理解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演讲中会提及自己的母亲,洒脱的三毛在母亲节那天会为母亲写下永恒……不停的在想:感恩和回报,也许还来得及!
正如龙应台所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我想起了大学时对父母也有这样的抱怨。刚上大学的满腔热忱被大一大二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奖学金的哀怨所代替,看着学生干部们风生水起的惬意充满了艳羡。大二那个暑假,一直在想后面两年该如何渡过,自己琢磨,后来顿悟:抱怨于事无补,除了知识,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去学习的技能。如今看来,勇气是最难得的利器。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中写到:“每段青春都是苦的,在后半段会有出路的”,“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给你发现光芒的机会。”时至今日,依然改不了火烧火燎的脾气,却学会了劝解自己内心尽量的平静和淡定,但却明白:有些事,一旦开了口,就会豁然开朗;有些槛,一旦迈开腿,就胜利在望了。正因为此,我在《火警》里读出了世间的人生百态;在《忧郁》的文字里,读懂了作者伤春悲秋的情怀;《为谁》一文中真挚浓郁的爱;《跌倒》后学会站起来修行的智慧……这是关于光阴的故事:“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我们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别人眼里的背影。当我们再不能为过往的遗憾一一买单的时候,彼时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凉。
高中时强迫自己读散文,只是觉得文字那么美,可以借用和引用,为自己的文章增色。岁月增长,真正的去读余秋雨、林清玄的时候,心越来越容易忧伤;读《目送》,震颤心灵的人生百味,如同一次自省的旅行。亲人越来越多的皱纹,孩子渐行渐远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令人心痛起来。掩卷,闭目,叩问:生命太渺小,幸福太触手可及,有没有好好珍惜?趁一切还来得及。(救护大队 王斌)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