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平复了许久,也在心里酝酿了很久,终于提起笔来写这篇文章。2018年10月9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华灯璀璨,气氛庄重热烈,红色背景板上,“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字样分外醒目,500余名身着新式制服的消防救援人员整齐列队,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候仪式到来。10时30分,授旗仪式开始,全场高唱国歌,威武的仪仗队员护卫着中国消防救援队队旗,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全场消防救援人员向队旗庄严敬礼。这时看着新闻里重播的画面,躺在沙发上的我不由得站起身来也向着电视画面敬了一个阔别了二十八年的标准的、庄严的军礼。
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部队的生活、训练、出警等等场景一幕幕在眼前掠过,身体里一阵阵热血在沸腾。聆听着习总书记的训词,我为我曾经是一名消防兵而骄傲和自豪,每当我想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展现在脑海里的一幅幅画面是那么清晰,那么多彩,我也常常为此感到骄傲并幸福着。军队生活的3个春秋永远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每每忆起往日和战友无拘无束的欢声笑语,想到那充满战斗豪气的训练场,我就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军营生涯,重温昔日部队生活的美好!退伍多年,部队的军哨声,清脆嘹亮,经常在梦中响起,每每听到哨声,身体还是会自然地紧张、激动起来,心中始终铭记着那是部队起床、早操、训练、紧急集合的的信号。记得刚复原的第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定了闹钟准备早起,但是晚上做梦出火警我一骨碌坐起身来就去抓衣服,在这一刻我伸出来的手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不是出警的警铃声,坐了好一会我才回过神来。在我的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军旅生活的影响,军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退伍时留下的警衔警徽都被我保存至今,这些物件见证过我那段珍贵的军旅生活,彰显的是军人的本色,我一直舍不得丢弃它,每一年都要拿出来看看,对着警徽、警衔、复员证默默的凝视片刻……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军人”我理解的也更加深刻,军人的牺牲是一种胸怀,吃亏当是一种风采,因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是为和平而死的,军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军人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人,军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使命的履行必须是甘于付出鲜血和生命,军人的奉献牺牲是最纯粹的、最彻底的、无条件的。看看美国加州的山火,再看看我们国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你就可以看到什么是中国军人。因为他们始终秉承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光荣传统,危难时刻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已将苦难一肩担当,为中华挺直脊梁,为国家撑起一片晴空。就是脱了军装的,骨子里仍保留着军人的本色,任何时候,任劳任怨,发扬革命传统,依然都保持军人风范。牺牲是一份流芳百世的人间大爱,牺牲是一种纯洁无无暇的高尚情怀。因为没有军人的牺牲,就没有祖国的和平安宁,人民的劳动果实就没有安全保障。因此,敢于牺牲,乐于用汗水、智慧、热血和生命铸就祖国的和平安宁,既是传统的继承,更是时代的呼唤。海鸥无悔,因为它选择了浩瀚的大海;雄鹰无悔,因为它选择了广阔的天空;作为军人,我们无悔,因为我们选择了军人这个牺牲奉献的职业。
我曾是一名武警消防战士,因为当我穿上那绿色的军装,心中便油然升起责任感,自然的为我是一名消防战士倍感自豪。头上的徽章让我骄傲,水枪、水带、消防梯、消防斧、消防绳,保卫着五星红旗,保卫着安定与微笑。盾牌让我知道,我的责任是多么的重要,保护国家及人民的财产生命,我不敢怠慢分毫。初入伍时的壮志凌云,想象的美好,都被一次次,一场场火灾扑救,用水与汗水熄灭了我的天真与浮躁;一次次战斗,一场场拼搏,让我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让我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
在时间的沉淀里,离开部队已二十八个春秋,但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每当看到新闻里提到消防战士,我都会认真的把新闻看完,记得感动中国的杨科璋是一名消防中队指导员,牺牲时年仅27岁,当战友们发现时他仰面躺在地上,而他所营救的小女孩被他紧紧搂在胸前,由于杨科璋身体的缓冲小女孩除头部擦伤外没有任何损伤,可杨科璋却伤重不治,为了保护小女孩他在坠落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松手,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依然保持着抱孩子离开时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这是无法被忘记的一天,汶川发生8.0级地震,消防官兵日夜奋战在救援一线。悲壮的一幕定格在2014年五一节, 上海一高层住宅突发大火,扑救中,两名90后消防员受轰燃和热气浪推力从13楼坠落,坠楼瞬间,他们手拉着手,生死关头不离不弃。
军中有句俗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消防兵则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消防兵,是和平年代离牺牲最近的一个兵种,一代代年轻的消防官兵,用生命上演最美逆行,诠释军人的职责与荣耀。再见了,中国最后的消防战士!(作者单位:一号球友会(中国))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