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科技创新成果10余项,‘五小’成果30余项,累计为矿区输送技能人才500余人。”一个80余人的机电总厂,平均每个职工有一项创新发明,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而且为矿区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机电公司机电总厂。
“2015年,我们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聚集了各专业的带头人合力解决生产难题,共同研发创新,培养人才传承匠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厂厂长王志刚介绍。
聚力攻难关
2017年,该公司机电总厂陆续接到一号球友会(中国)、二号球友会(中国)、双龙煤业和瑞能煤业四对生产矿井的设备大修任务,很多智能化设备都是首次维修,技术含量高、工艺要求高,如何在3个月内保质保量完成大修任务,让王志刚一时犯了难。
“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很多技术摸不清、吃不透,怎么修?”王志刚回忆说,当时他心里也没底。
在该厂随之召开的一次班子会上,各种质疑声接踵而至:“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外委项目多、人员力量少。”
“还没干就先打‘退堂鼓’,大修无非就是电气、钳工这两项工作,咱们把各专业的技术能手召集到一块组成技术团队,有难题一块商量,有困难一块克服。”时任技术副厂长的王志凯说。
说干就干。该厂成立了以各专业技术带头人为成员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合集体智慧先后制定了技术措施、工艺标准、安全措施等5项制度办法,为大修工作提供了保障。
创新助发展
自2015年以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解决了一批又一批生产过程中的急、难、险、重问题。同时结合机电总厂生产工作实际情况,从生产需求实际出发,研发了一系列优秀创新成果,再将创新成果转化,变成实实在在的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动能。
2019年初李海清收到职工反馈信息在矿井输送机、转载机链轮检修过程中,由于链轮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人工拆装比较困难,每次维修都要安排多名人员配合检修,检修效率低。且在安装浮动油封时,因压力不均匀,常常出现损伤浮动油封的现象。同时,检修完好的链轮轴组,由于缺乏检测调试设备,出厂合格率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不断优化、创新生产工艺、技术,让生产变得更高效”王志刚说。
立项、讨论、绘制图纸、模拟实验再到下料加工,经过两个多月的缜密筹划,“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设计制作出了一整套链轮轴组维修装置,满足了链轮轴组的拆卸解体、组装以及检测调试等全部需求。
该套设备制作完成经过调试正式投入试用后,每套链轮轴组检修工作由以往的三人两天变成了两人一天,实时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检修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了链轮轴组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难题。
类似的技术创新、发明改造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有许多,截止目前“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先后完成技术创新180余项,其中24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8项在黄陵矿业公司获奖,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提出合理化建议80余条,平均每年创收价值700万元以上。
匠心促传承
技能大师工作室除了在技术难题攻关和创新发明方面亮点纷呈,还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照图纸把液压管线衔接正确,液压系统才能正常动作。”走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液压实操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海清向两名新工培训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
“我们定期组织新工前来培训,由技师一对一讲解专业知识‘干货’,让新工在技术培训学习上迈入‘快车道’。”李海清介绍。
工作室根据厂区生产构架和岗位特点,成立以高级技师、技师为带头人的培训小组,定期开展理论和实操考核,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抓手,结合职工个人特长优势实施“青蓝结对培训工程”,开展“名师带徒”一对一帮扶培训活动,让青年职工在获取技能知识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工作室以培养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努力践行工匠创客精神,先后培养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郗卫平、黄矿工匠潘博、“十大杰出青年”齐延辉、杨鹏等一批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业务技能高的青年优秀人才。工作室于2018年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新方向、新起点、新征程,机电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以更高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解难题、谋创新、建队伍,为黄陵矿业实现“三做一打造”发展战略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曹川 秦勇 张辉)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