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鑫桥公司冯涛散文——“家”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1-09-22 11:23:27 作者:冯涛

在我们老家,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隆重。小时候,母亲不管有多忙,总会提前十来天张罗,将碾碎的花生米,黑的白的芝麻,专门买来的红糖一一清炒并与烧热的食用油搅拌,有时因个人口味还会加一些葡萄干。喷香的馅料包裹在用油和好的面团里,在凹槽专门刻有“喜”字的铝质月饼模具中压制后放入烤箱,土月饼就成功出炉了。后来远在外地上班的我渐渐喜欢上了老家的土月饼,大概是因为土月饼里面饱含着“家”的味道吧,夹杂着爱,泛着思念,透着醇香。

小时候,家是嬉戏打闹的地方,是肆意撒娇卖萌的地方,因为有疼我们的爸爸妈妈,有一起玩耍的兄弟姐妹。小时候,哪磕了碰了,嘴边不经意间就会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话。因为我们知道,家中有能够保护我们的人儿,但小时候的我们,又总是渴望快快长大,渴望早日离开家后到远方“闯荡”,渴望能够像大人一样活得潇洒,能够像大人一样独当一面不受任何拘束。

渐渐地,我们到了青春期,懵懂叛逆是我们的标志,但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羽翼丰满”,不再需要家的照顾。我们开始讨厌妈妈的唠叨,开始讨厌爸爸的说教,讨厌各种形式的约束与“条条框框”。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到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来辨别是非善恶。我们想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我们有太多的“执念”,我们想及早步入社会。关于好多事,我们宁愿给好朋友说,也不愿意给家人透露一丁点。

长大了,才恍然大悟。家,原来真的是那最温柔的“港湾”。虽然,这样的话听起来很俗套,但它却将“家”这个冷冰冰的字眼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已深入骨髓。在陌生城市打拼的我们,在夜晚灵魂不设防的日子里,会更加思念家的温暖。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也为想家又添了一个充分的理由。

后来才明白,“家”就是那妈妈的唠叨和爸爸的“吐槽”堆砌起来的爱,“家”就是那一进门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和等你回家的人,“家”就是可以静静地享受无聊发呆的地方,“家”就是装得下委屈过得了欢喜承载喜怒哀乐的“小窝”,“家”就是以爱的名义聚集了我……

“家”大到可以包容我们家中每一分子的脾气,小到可以照顾每一个成员的微表情。每次回家一进门的舒心惬意哪怕是慵懒,都是那样自然,真实。卸下了所有防备与伪装,不用隐藏疲惫的眼神和心酸的感慨,呈现出我们最本真的模样。

为人父母时,“家”便有了除爱以外的责任。“家”多了一分老婆亦或老公的疼爱宠溺,多了初为人父人母的欢喜与焦虑,多了照顾宝贝的心甘情愿的默默付出,多了那操不完的心,多了时时刻刻的牵挂。

等我们老了,儿女都已成家。“家”似乎成为了一个“空壳”,充满了孤独,充满了期盼。“家”成了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家”成了在门口望眼欲穿的等待。我们多希望“家”还像以前一样红火热闹,我们像小孩子一样,盼望每一个节日的到来,我们像《常回家看看》歌中提到的准备好拿手菜准备好唠叨等待着儿孙回来。我们的眼睛不好使了,听力也下降了不少,我们拄上了拐棍晃晃悠悠地走着,但依旧喜欢把儿孙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哪怕是静静地看着他们。其实,我们享受着“家”这样温馨的画面,不经意间已沉浸在平淡中的甜蜜里。

再过一些年,想“家”了,不顾长途奔波想回去看看“家”了。家里的老房子还在,家中的陈设依旧未变,门外的一草一木还是在争抢着“疯长”,只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推门的一瞬,那个等你回来的身影只能在梦里出现,那个嘘寒问暖唠叨不完的人儿已经到了另一个地方。

也许是许久未回家的缘故,“家”的味道愈演愈烈,“家”的味道冗杂馨香。窗外似乎隐约传来了《时间都去哪了》的歌声,每个字眼都是如此充满温度。(冯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