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2021年10月26日5版
一场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矿区,道路中断、管线受损,一群抢险队员义无反顾的“逆行而上”,他们与洪水斗争,与时间赛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今天,就让我们看看那些最美的抢修人。
王升:每天徒步行走40多公里
“来,帮我党徽别一下。”一件满是泥污的雨衣,背着大大的工具包,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胸前背了个大水壶,穿着一双大大的雨靴“咕嗵咕嗵”的向我们走来。
见到王升,他刚刚从双扇门巡查管线回来。“到处都是积水和淤泥,也不知道党徽啥时间掉了。”王升用棍子打了打草上的水,找了一片相对平整的地方坐了下来。
脱掉雨靴在地上磕了磕,反过来倒掉里面的泥水,脱下袜子顺势撩起旁边的积水冲了冲脚上的泥水,拧了拧袜子上的水后“呲溜”着套到了脚上。
“最近走的有点多,脚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一穿袜子就疼。”王升告诉我们,他负责带人巡查从双扇门到8号泵房的供水管线,在这条近10公里的管线上,他们趟过泥潭和肆虐的洪水来回穿梭。
摇了摇水壶,拧开盖子灌了一口水,“早上6点灌的热水,现在还有一点温度。4点多了,趁着天黑还得再上去一趟。”王升说,现在通讯还没恢复,电话暂时还不能使用,他们要来回折返以便向调度室汇报最新情况。
“遇到较深的河水和淤泥滩,我们把背包举过头顶,拿着棍子试探着过。”而此时手机上显示,他已经走了53592步。稍作休息后,他又跨上了背包,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开始了下一轮的巡查。
杨华:不是泡在水里,就是趴在杆上
“快过来扶一把老杨。”凌晨1点的店头镇温度接近零度,机电公司院子里人声嘈杂,工服上满是泥水的职工依次下车。杨华最后一个颤颤巍巍的抓着车门挪下了车,几名同事见状赶紧扶了上去。
“多年的老风湿,受凉了就疼。”瘫坐到院子里的台阶上,杨华一边用手捏着膝盖一边向同事说到“多带些防水胶带,矿灯记得充电。”
“腿不行,还就你跑的最欢,多操心下你自己。”同事们一边和他开着玩笑一边按照他的要求准备着工具。今年48岁的杨华,是该公司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巡线员,从事供电工作已有近30年。“川里的沟沟壑壑,山里的羊肠小道,哪条线路多少公里,几个塔基,对他来说就像配电柜里的线路,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同事们眼中,他是全能,攀爬铁塔登空架线、钻林穿沟处理故障,所有与供电线路有关的作业,他都是行家。
“巡查管线是件苦事,应急抢修更是急事,我得带好头。”杨华这样说。在这次抢修中,他所带领的5人抢修小组,每天早上6点出发,趟泥坑、钻丛林、上杆修电路,一直都是冲在第一线。由于常年徒步巡查管线,杨华的膝盖受损严重,再加上多年的老风湿,平时正常的结束后,双腿都会胀痛。
“最近要么泡在水里,要么爬在电杆上,越来越不听使唤了。”从同事口中得知,杨华他们每天都要在河道里来回穿巡,处理线路故障时,他在电杆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走的时候多半在泥水里,停的时候多半在电杆上。”
凌晨2点钟,当备齐完所有工器具后,他掏出手机再次确认了闹钟,才匆匆赶回了家。
曹等建:平均每天上8基电杆
“检测8号泵房视频信号,确认是否恢复畅通。”在该公司水厂厂区的一间小房子里,曹等建正在紧张的调试恢复各个泵房的视频信号。数十条不同颜色的线缆错综复杂的摆在面前,一旁记录各种数据的纸张散落在周围,显得有些凌乱,地上放着一桶吃了一半的自热米饭,勉强的冒着些许温度。“滴、滴、滴”的信号检测仪器不断鸣叫,曹等建一边紧紧盯着仪器,一边认真校对着插线口。
此次暴雨中,所有泵房通讯信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泵房视频信号直接中断,为抢修工作带了极大困难。作为负责此次通讯线路抢修的曹等建,水厂厂区的一间机房和24公里通讯线路成为他的主战场。
“每天要对受损光缆进行修复,平均一天的长度将近两公里,要上8基电杆,每从一个电杆上下来浑身都是汗。”刚从电杆上下来,曹等建卸下安全帽,甩了甩头发,汗珠径直从额头上留下来。曹等建告诉我们,他主要是负责通讯信号检测,恢复架空光缆,保障泵房通讯,电杆上作业和地面不同,有时候地面10分钟能干完的工作在电杆上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
扒拉一口米饭后,拿起保险带、脚扣,背上工具包,他和工友们向着下一基电杆走去。
截止10月13日,曹等建和他的工友们已修复12公里通讯光缆,恢复了8座泵房通讯。(李超)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