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必须有干毛巾挤出水的较真劲,制度落实的狠劲,持续创新的韧劲。去年来,双龙煤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全体干部职工开足马力、真抓实干,主动降成本、全员攻技术、聚力创效益,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不仅实现成本指标下降,还培育了全员降本增效理念。
多点发力材料管控有成效
为实现全员降本增效,强化职工的成本理念、效益理念、创新理念、发展理念,切实调动职工的节支积极性,该矿通过细化材料审批、入库、管控等各个环节,将材料管理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班组和个人。
坚持轻、重、缓、急兼顾的原则,根据区队所需计划、矿月生产计划,结合库存量和经验月消耗量,客观编写月材料计划并做好计划的审批和审核工作,并要求领料单实发数不得大于审批数。加强了入库验收管理工作,杜绝无证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入库。严格审查入库产品价格,对偏差较大的物资不予办理入库手续,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材料控制按“管控与承包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定量管理,每月下达指标,月月考核。坚持每周一结制度,统计各单位的领用金额,实行总量管控,按时上报分管经理,动态掌握各用料单位的材料消耗情况。采用集中放置、专人管理的方式,规范领用程序,优化周转材料管理,提高了周转材料的利用率。一年来,该矿材料正常消耗比往年减少近200万元。
统筹部署做细“用电”大文章
双龙煤业着力在全员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立足生产现场,做足用电管理大文章。通过管理上创新、系统上优化,严格控制用电成本费用支出,有力促进了节能增效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该矿制定实施了“避峰填谷”等节电管理办法,要求井下生产单位在用电“低谷”时段进行组织生产,采取集中生产、集中运输、集中检修的生产方式。利用井下小煤仓及地面原煤仓的缓冲作用,提高设备运输能力,使运输设备尽量满载运行,杜绝和减少设备空载运行,提高设备运输效率。加强供电系统无功补偿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驱动机房、地面生产系统低压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91-0.95之间,提高到现在的0.98以上,提高了有功功率,减少了电能损耗。精简和优化井上下照明系统。井下除各变电所、泵房、配电点、胶带转载点及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地点外,其余地点平时不设置或开启照明灯;优化地面生产照明系统运行时间段,减少浪费。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杜绝长明灯、长开电脑等现象。
通过以上措施,双龙煤业2016年较上年节省电费31.5万元。
开拓思维 废旧设备成“宝贝”
修旧利废是减少支出,降低成本,推动矿井效益提升的有效经营方式,也是优化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该矿立足修旧利废降成本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双重效果,坚持主管科室协调指导、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在废旧轨道重复利用方面,由于该矿原有管路托架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通过与设计单位沟通,对北翼三条大巷管路支撑托梁进行变更,使用南区回收的废旧轨道加工管路托梁代替,从而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开展设备大检修,有计划地实施设备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回收修复废旧退锚机、40T连轴器、220T连轴器、375采煤机油缸、375采煤机滚筒、真空开关、煤电钻、40T变速箱、钢托板、防爆井下专用电话等设备,节约资金118万元。该矿技术员还在井下水泵自动控制技术改造上,实施技术改造新项目,实现井下水泵自动排水节约资金80万元。经过督查、统计和认定,2016年,该矿累计完成修旧利废项目21种,总利用价值达299万元。
技术创新成就降本“金钥匙”
在降本增效的诸多举措中,技术和工艺的创新改革成效是直接而突出的。技术革新最直接的提高了生产和作业效率,成本随之下降。双龙煤业深刻认识到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运用技术创新的“金钥匙”开启降本增效之门。2016年,该矿在工艺创新优化方面增效2899.8万元。
该矿制定实施了《大巷穿越老空区柔模混凝土管棚碹支护方案》,安全顺利穿越了三条大巷老空区,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节约资金2649.8万元。其中,回风大巷和辅运大巷工艺优化前工程量1600米,采用穿越老空区施工工艺后工程量400米,节约后期管理及维护费用2400万元。带式输送机大巷采用不改变延伸方位大巷直接穿越老空区的方法可以使矿井生产系统简单,有利于后期回采工作面的布置,也减少了大巷保安煤柱的损失,提高资源回收率,仅采取直接穿越的方案就省了249.8万元。
同时,该矿将105工作面帮部支护锚杆托板由原300*300mm的大托板变更150*150mm的小托板,在保证支护强度的情况下节省了支护成本,在更换托板后105工作面累计掘进2100m,较方案少投资约60万元。
该矿还优化了矿井瓦斯抽采钻孔封孔工艺,将原来使用的囊袋式封孔器改为聚氨酯封孔材料,将封孔长度由原来的12米调整为6米,提高了封孔质量,降低了瓦斯抽采费用,单孔节省费用1780元,总计节约190万元。(汪琳)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