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多高的学历,却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个人赢得荣誉,为企业带来效益;他们是矿山生产一线的普通党员,用实际行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是一个特别却不特殊的团队,凝聚着共产党员的向心力,带领职工攻坚克难,永创行业一流。今天,笔者将走进机电公司机电总厂,用镜头记录他们背后的故事。
“我们厂有21名党员,他们都是岗位上的标兵、工作上的带头人、行业中的佼佼者,每当车间大修任务紧张时,他们总是能团结职工永克技术难关,完成大修任务,永葆党员本色。”该公司机电总厂厂长王志刚说。
创新达人王新民
今年53岁的王新民是一名从基层一线实干出身的党员,技校毕业的他下过井、挖过煤、当过钳工干过电工,他经常说,在一线工作会经常与设备打交道,最锻炼人也最能学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和知识的沉淀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 2002年至今,由他个人独立完成的创新成果15项,“五小”发明62项,其中4项发明获国家专利,4项成果被陕煤化集团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发明被黄陵矿业公司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近千万元,他也因此被领导和同事亲切地称为“创新达人”。
2014年,机电公司机电总厂陆续接到矿区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共计480余台综采设备的大修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完成,这可难坏了该厂领导。
“链轮和滚筒是输送机和皮带机上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积大,检修难度高,传统的氧焊切割经常会造成重要部件的损坏,检修时间长,维修质量低。”王新民说,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提升检修质量,大修期间他经常一个人拿着图纸守在大修现场,晚上在办公室绘图,画好了撕,撕了又画,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他独立设计制作了链轮滚筒拆装机,维修效率提高了3倍,成本降低了30%,检修质量也是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30多年工作生涯中,他勤于钻研,善于创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仅在岗位创新上建树颇多,更是结合维修实际提炼了很多精优作业法,在提高工效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首席技师李海清
“在黄陵矿区提起李海清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气不光是源于‘陕煤化首席技师’这个头衔,更重要的是技术好、爱较真、对工作负责。”这是机电公司干部职工对李海清的评价。
2005年,因为工作需要,李海清由运输机车司机岗位调至机械维修岗位,中途换岗,这对于只有中专学历的李海清来说确是一件头疼的事,撇下熟悉的老工作去干一个自己从未经手的新活,完全从零开始,然而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他便成了矿区机修专业的带头人,这样华丽的转身源于两个字:“执着”
为了能快速适应工作,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在车间的设备和零件前总能发现他的身影,锉、锯、削,双手辗转于机器和零件之间,打磨、测量、再打磨……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这样的工作镜头成了他最真实的写照。晚上,他沉浸在钳工书海里,用理论检验白天的操作,厚厚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了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008年,机电公司机修车间负责检修黄陵矿业二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新引进的MG900/2215-G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它当时是国内最先进的采煤设备。检修过程中,李海清发现这款最新设备存在着诸多不完美的设计,最突出的问题是采煤机的螺旋滚筒经常出现漏油现象,而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浮动油封的安装,于是他开始调整浮动油封处的间隙,可是面压过大,环端面靠的稍紧,设备就烧坏、咬死,面压过小,间隙大,又会发生泄漏。
他查看设备说明书发现安装间隙上面标注了一个“S,5-6mm”,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后发现,每个设备的间隙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两浮动油封外棱缘厚度。
“2/3H,H就是两浮动油封外棱缘厚度,就是这么简单。”找出设备症结的李海清神采飞扬,双手比划着解释原理。现在,李海清的采煤机浮动油封安装工艺已经广泛运用,经他检修的采煤机再也没有出现过漏油或者抱死的情况。
老兵创客盛红杰
电修车间班长盛红杰是黄陵矿区的首席技师和十佳班组长,在他工作的26年里,检修电气设备多达上万台,不仅攻克了智能化设备检修的难关,他所改进的“双变频同频率”采煤机检修工艺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近百万。
1990年,从部队专业的盛红杰成了一名电工,对电工一窍不通的他经常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冷眼,为此他狠下决心,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在行业立足。白天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不懂的他就问老师傅。晚上,他一个人抱着专业书学到凌晨。通过自己的努力,盛红杰很快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电气检修的行家里手。
2014年,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实现了智能化一键式采煤,而后续的智能化设备检修工作却成了机电公司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盛红杰临危受命,负责智能化综采设备的大修工作,技术空白、资料短缺、行业保密,这些难题没能停下他的脚步。晚上他上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白天他打开设备实物一件一件对照查看,连着3个月往返于井下和车间,盛红杰了解了所有设备原件的名称、型号和功能,他对上千种零部件做了详细的记录,建立了全面的设备档案,为后期的维修提供了珍贵的技术资料。
2016年3月,机电公司首次承担了智能化综采设备的维修任务,作为 “主治”专家,盛红杰仅用了2个月便完成了该套设备的维修。
普通电烙铁在使用过程中加热慢、散热快,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盛红杰设计制作了电烙铁电阻附加装置,巧妙的解决了该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该装置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从2003年至今,他先后参与了30项技术创新,其中行车配电柜接触器改造、配电柜电缆优化布置法等创新项目先后获得黄陵矿业科技创新成果奖。
据了解,为进一步凝聚党员战斗力,不断发挥党员合力,该公司于2015年在机电总厂成立党员创新工作室,王新民、李海清、盛红杰分别担任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专业带头人,进一步凝聚了党员的智慧和干事创业的向心力,聚力解决了很多工作中的瓶颈。(曹川)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