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黄陵矿业所属瑞能煤业煤场,该矿机电队职工陈朋军开启电源,除尘喷雾装置缓缓启动,不一会儿, 20米射程的喷雾装置将水雾喷洒在煤场上方,“包裹”了将要驶离煤场的拉煤车,往日煤尘漫天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这是黄陵矿业公司职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成果转化应用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由职工自行设计制作的“小成果”在该公司有500项,成果转化近5000万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当前,黄陵矿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和科技工作,有如驱动企业追赶超越的车之两轮、助推企业二次腾飞的鸟之双翼。”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表示:“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搭建创客平台,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深耕”创新沃土
职工李海清是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和黄陵矿业钳工首席技师,2015年至今担任该公司所属机电公司党员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长。今年,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设计制作了多功能退锚车,实现退锚作业机械化,效率是人工的10倍。
“以前是单兵作战,没有团队助力,职工的很多创新点子都被搁浅了。”有着近30年工龄的李海清说:“科技创新需要平台支撑,团队协助,才能实现成果转化。”
2015年,黄陵矿业机电公司在矿区组建了首个创新工作室,吸纳了各个岗位的高级技师、技术能手,制定了工作室章程,明确了成员义务与责任。
“有了团队就有了动力,职工创新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开展。”李海清说。
工作室刚成立时,很多职工不理解,以为只是“空架子”做摆设,部分职工热情不高,可一件事情让所有人对职工创新,对创新工作室有了深层次的改观。
2015年10月,在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链轮滚筒拆装机和立柱拆装机相继“问世”,投入生产应用后,效率是人工的20倍,维修质量也较人工有大幅提升。“自此以后,全员参与创新,人人提合理化建议。”李海清回忆到。
如今,黄陵矿业公司各单位都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工作室,围绕技术上的瓶颈合力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生产难题,以本人名字命名创新发明,提出“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
“突出实用、有效两项指标,我们对创新人才实施物质、精神双重激励。”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表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下好人才培养的先手棋,才能将万人资源转化为万众创新的优势。”
吸引人才集聚
采矿研究生毕业的郭峰是该公司所属瑞能煤业生产技术部副部长。2018年1月,作为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的他,主动要求来黄陵矿业,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个在大集团工作的高学历人才主动“请缨”,来到陕北高原?
“饱满的人才成长机制,舒适的工作环境,领先世界的智能化开采技术。”2015年在黄陵矿业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实习过的他心里已经埋下科技报矿的种子。2017年12月,又一项采矿前沿技术——“110”工法在瑞能煤业得以成功应用,有幸和前来验收的专家一同见证。在研究院主攻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郭峰非常激动,在跟瑞能煤业经理张大勇聊了一番后心潮澎湃。随机他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 “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这里的回采留巷技术‘110’工法研究与应用很适合我。”
其实和郭峰一样,愿意来黄陵矿业的高精尖人才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共同的初衷:“运用所学,依靠科技力量助力企业发展。”
这里吸引他们的不仅有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更有他们共同的偶像:带领区队实现无人开采的全国劳模曲志欣,实现智能化开采的大国工匠符大利等等。“他们钻研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开采技术,实现无人开采,让矿工可以穿着西装在干净的办公室工作。”
今年以来,瑞能煤业完成了110工法的研究与应用,完成了10余项工艺优化改进,在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精准开采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近500余万元。由于表现突出,今年8月,从一般管理人员晋升为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的郭峰看到了科技带来的“希望”。
“把年轻人培养出来,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雷贵生对优秀人才充满了信心。
实现成果转化
“每年皮带滚筒维修费用每年要支出60至70万元,维修费用高昂,职工劳动强度大,检修效率低。”李海清说,以往检修滚筒依靠人工完成,对滚筒进行加热,用电锤剔除滚筒上的橡胶层,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清理效果不理想。
机电公司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生产调研,自主研发制作了滚筒维修剥磨一体机,实现滚筒检修机械化。
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以前清理一个滚筒需要两个人四天才能完成,现在一人操作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该公司所属一号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积极研究智能化开采技术,完成了首个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与调试,实现了中厚煤层地面采煤目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全国600多万矿工带来“福音”。
在刚刚召开完的黄陵矿业“三小一练”职工文化建设推进会上,大家纷纷感慨黄陵矿业在职工创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其实是感谢职工坚持自主创新,实施成果转化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无论是智能化开采技术,还是职工‘小成果’和‘小发明’,只要研究应用,具有推广价值,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黄陵矿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唐恩贤说。近年来,黄陵矿业大力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弘扬英模文化、班组文化、创新文化,打造匠心文化,实现了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
一直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基本战略的黄陵矿业,2018年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背景下再次提出创建“效益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创新一流、文化一流”的新理念。
传承创新文化,历经时间的磨砺,现在的黄陵矿业已经成为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曹川 邵庆芳)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